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阿丁:人性的叙事与先锋的余韵
//www.workercn.cn2015-01-29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叙事的思想和力度

  相比于那些追求形式创造的作家,阿丁的先锋性是将叙事作为基础,而故事本身所透出的思想性和精神力度,才是其小说的亮点。如果按日常逻辑来衡量,阿丁小说中的很多叙事是不成立的,但就是那些微妙的断裂和现实中的不可能,给了他的写作以力量。《美颅》中的蒋小诗看似莫名其妙的自杀,其实阿丁在叙事过程中早就埋下了伏笔——这种有异常洞察力的人,被视为“精神不太正常”,其死应是必然的结局。只是这必然中有我们所忽略了的一个人对人生无望的恐惧,她的选择理应得到我们的回应,可我们只看到了现实,却没有注意现实在人身上所折射出的阴影——它正是绝望的根源。阿丁隐蔽性的叙事,貌似遮掩了一些场景,又略过了一些“真相”,这种跳跃可能令读者不适,其实却留下了更多难以捕捉的人的复杂性。

  阿丁不是那种追求过度精致的作家。叙事的天衣无缝来源于思维的缜密,然而,人性的至高处,却又充斥了太多的复杂。于是,我们看到了无常,看到了出其不意,这才是小说的新鲜所在。阿丁的小说世界就是那些新鲜的“人世怪现状”的汇集。他有他的小心思和个体责任,但他更多突出的,还是人性的局限。长篇小说《无尾狗》如同那在“在细雨中呼喊”的残酷,暖意也像是噩梦,噩梦就是恐惧。“对黑夜我一直充满恐惧。”阿丁如是说,“我把头钻进被子里,用自己营造的黑暗来逃避对一种黑暗的恐惧。”我们都经历过,也尝试过。作家在回首他的个人成长史,在书写他的残酷青春,而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人世之痛?

  在这样的人性困境里,皆是失败者的故事,他们有着因精神溃散而带来的隐痛。虽然阿丁写了黑暗,写了恐惧,写了失败,其实,他是一个光明之子。这种光明,可能在于他的语言有点调皮,有点坏,刻薄中有幽默,幽默中有忧伤,忧伤里有苦楚,一切都是青春的底色,同龄人读起来,肯定感觉很对味,有一种爽的共鸣。

  可他今后的方向在哪里?阿丁的姿态亮出来了:他不是青春写作。是继续介入时代,在生活的经验上往黑暗处进发?还是回到历史,向《聊斋志异》致敬?对于二者,也许阿丁有他自己的秘密通道。不管通道延伸向何方,阿丁还是会回到自己。这可能是乐观主义作家的自然选择。(刘波,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