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毕飞宇:好父亲不会干涉女儿婚后的生活(图)
//www.workercn.cn2015-01-15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版9卷本《毕飞宇文集》

毕飞宇

  刚进入2015年,北京传来《毕飞宇文集》9卷本出版的消息,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送给51岁的毕飞宇的新年大礼。过去的2014年,一直以写小说见长的毕飞宇接连摘得两个全国散文奖,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推拿》在国内外两个电影节上冰火两重天。

  谈改编:不给自己找别扭

  毕飞宇30多岁曾与张艺谋合作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去年,根据他的小说《推拿》改编的电影,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只收获最佳艺术贡献(摄影)奖;在台北揭晓的第51届金马奖上,则拿到最佳剧情片、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大奖。

  毕飞宇说:“不管得不得奖,我只能说非常感谢娄烨,他拍了一部很棒的电影。”把小说改编成影视剧、话剧,无论哪种艺术改编,无论谁来改编,毕飞宇都不会提出任何意见,他认为“每种创作都是独立的、自由的,既然把本子给了别人,就应该信任对方,并允许别人改动。好的父亲在女儿结婚后,一定不会干涉女儿的生活。要意识到那是另一个家庭。人家穿什么衣服,买什么冰箱,都与你没有关系。好不好都不会骂到你头上。如果你干涉,就是给自己找别扭。小说是我的,其他是别人的。”同时,毕飞宇表示,“要感谢《推拿》的各种影视版本,小说家写这样的题材,非常渴望推动整个社会去关注残疾人。可今天文学和作家的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借力电视、话剧、电影的帮助,能推动人们去关注这个特殊群体,无论谁帮助了这个事情,都让我非常欣慰。”

  谈文体:灵魂不够好看时,不要写散文

  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唐吉诃德”》,2014年斩获2013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2013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小说家进军散文界,还给别人留活路不?本是记者一句玩笑,毕飞宇却当真,并解释道,写这部书,起初并不是冲着散文,而是“非虚构”。

  毕飞宇说:“‘非虚构’最早由《人民文学》倡导。让一个习惯于虚构的人放弃虚构,来完全面对事件本身,给我提出了一个诚实的要求。这个诚实不仅是面对事情本身的诚实,也是情感方式的诚实。你不能在情绪推动下去写,结果把自己都写热了。”毕飞宇接着解释,所有艺术家都有一个天然的敌人,即自己的情感。写作时情绪要释放出来,但怎么放、怎么收,节奏要有所控制。比如说歌唱家本来是用歌声表达,却唱得自己哭了,就表明没控制好。好的艺术家像一辆汽车,能源汽油是情感,汽车要把控好自己,要用正确的燃烧方式。反过来说,燃烧看不见,能看到的是它的速度、漂亮的造型。艺术家的道德就是控制情绪,使作品符合规范。

  在毕飞宇眼里,散文和小说的区别在于,小说离作者比较远;散文离作者特别近,是个可怕的东西,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它会将你全部暴露出来。一个人的灵魂不够好看时,就不要写散文。

  谈创作:每个作家都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

  至今获过两届鲁迅文学奖的毕飞宇,2011年凭借《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评价他是“最善于写女性的作家”,毕飞宇纠正道:“我是一个可以塑造人物的作家,也许这段时间我描写的女性多一些,但如果是描写男性,我同样可以把握得非常好。”

  从写诗开始写作的毕飞宇曾经长发飘飘,改写小说后剃成如今的青色光头。他说自己写诗是个误会,读中文系的学生都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能成诗人。其实写诗难度太高,需要具有别样的才华。诗是站在塔尖上向下看,小说是站在大地上完成的工作。从语言形态上,小说的上限只是诗歌的下限。在先锋小说走下坡时,他开始写小说,很快从那种叙事模式中逃离出来。接下来怎么写,自己也不知道。他说:“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写作实践性很强,只待着想是没有意义的。后来他选择了现实主义。在他眼里,现实主义不是一种创作手法,是一种情怀。他想看一看,现实主义到了他的身上会是什么样子,好与不好无所谓。比如说,在他的眼里,《百年孤独》是现实主义的,或者说,现实主义在马尔克斯那里就应该是那样子。对于如何写小说,他表示,起初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建立自己的小说标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痛和快乐都来自于语言。建立的写作标准是通过语言呈现出来的。语言与作家的关系,像恋爱中的男女,每天都在吵架、斗气,但是统一体的,又彼此抗争。

  谈网络:只是一种未来的文学方式

  有人说网络文学不登大雅之堂,毕飞宇认为:“人类的文化大多都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支撑起来的,小说刚出现的时候也不能登大雅之堂,白话文也是。网络文学是大势所趋,人类已经从农业文明进入到IT文明,所以网络文学一定是未来。但是不能因为是未来,就盲目地说网络文学现在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只是一种未来的文学方式。”

  国内的作家,毕飞宇比较喜欢的有莫言、王安忆、苏童等。他说,喜欢莫言,在他看来莫言有两个特点,“一是拥有与生俱来的能量,精神能量惊人;二是呈现的美学趣味,体现了民间智慧。”

  至今不用手机,平时联系仅靠家里的电话。“我不相信不用手机会对我的生活影响有多大,这跟写作没关系。因为我天天都在家。如果出门,我每天都会跟家人联系,就知道谁谁找我了。”毕飞宇说,“电脑我用,我有E-Mail,我与现代社会没有距离。”

  谈文集:敬意和“感谢”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极有分量的作家,却不以高产著名。9卷本的《毕飞宇文集》收入1991~2013年他创作发表的大部分小说。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与当代文坛的发展和变化有着微妙的同步对应关系,从独树一帜的先锋文学、历史叙事,到后来的新现实主义回归及当下的城市题材的关注,我们可以一并感受近30年当代文学的每一步调整与转向。

  对此,毕飞宇表示,“首先还是要表达我的谢意。无论如何,一个写作的人写到50多岁,人民文学出版社愿意把我这么多年以来的作品帮我在这个阶段做一个小结。我要向出版社表示一个作者的敬意和感谢!同时我要感谢媒体和读者朋友。新年刚开始,我在此祝所有的朋友新年好。”(记者 奚同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