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环卫工姚文菊夫妇:找到走失教授被奖励5万(图)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颁奖之后:

  赶回小区清理垃圾

  7月10日,学校在得知李希慧走失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寻找走失的李希慧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确定了给予重奖原则,承诺谁找到李希慧,奖励5万元人民币。赵秉志回忆说,当时为找人大家都急坏了,定下重奖原则时,还不知道奖金从哪儿出。但他和院里几位领导商量:哪怕最后咱们几个凑,也要把钱凑出来!后来,学院的教学科研实践合作单位——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慷慨解囊,向此次行动捐助了10万元。

  但实际上,刘小军夫妇看到的那个版本的启事上,并没有提到找人有奖的事。“当时就是希望你们赶紧把他接回家,就安全了。”姚文菊一说话脸就有些红。

  昨天,北师大法学院向刘小军、姚文菊夫妇颁发承诺的5万元奖金。而且,为了保障好心人的最大利益,这5万元奖金是税后金额。

  “我们不要钱,这是应该做的。钱留着给李老师看病吧。”刘小军两口子连连摆手,真诚地说道,甚至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我们承诺过,就会做到。李老师的治疗费我们会另想办法。”赵秉志告诉夫妻俩,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捐助的10万元,除了用于奖励刘小军夫妇,剩下的部分将作为支持李希慧教授康复治疗的资金。

  刘小军小声说:“我没文化,也不会说。我们只不过是做了一点点小事……”两人的质朴、善良,引来又一次热烈掌声。

  来自四川广安的两口子到北京将近15年了。从2003年开始,他们就在花市东大街负责8号楼、6号楼的卫生。刘小军负责楼内,姚文菊负责清洁楼前楼后,每月工资不过一两千元。因为没有房子,他们至今还住在楼里一层一间以前是垃圾道的房间里。

  两口子的勤劳善良,小区居民有目共睹。小区流浪猫他们喂了8年;哪位老人买菜提不动了,叫声小刘,就立刻出来帮忙给提进去;捡钱包、捡钥匙这种事更是时有发生。一次,楼里的一位大妈不小心把新配的假牙给扔了,找到他们打听垃圾站在哪儿。“我给你找。”忙活了几个小时,两口子愣是从一堆堆脏乱的垃圾袋中找到了老人的假牙。

  昨天颁奖后,两口子惦记着楼里二三十个垃圾袋还没清,着急赶回小区干活。一直忙到傍晚六七点钟,还没顾上吃饭。晚上,好久没在家的儿子回来了,姚文菊熬了点儿绿豆粥,简单炒了个菜,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

  教授现况:

  极度虚弱继续治疗

  李希慧教授今年57岁,是北师大刑科院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刑法学界的知名学者。他于2006年由武汉大学调入北师大刑科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曾挂职兼任原崇文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

  李希慧教授长期患有高血压,近一两年来,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健忘症状(疑似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找医生看过,也没确诊,他本人则一直坚持工作。

  赵秉志介绍,知悉李教授的身体状况后,学校主动减免了他的工作量。近一年,大家发现他越来越不爱与人主动交流,有时同事招呼他去打球,他也会参与,但从不主动和人说什么。在家里常常找东西,问他找什么,也不回答。

  赵秉志特别强调,李教授的病情不能跟他的教授职称混为一谈。当年李希慧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如果没有卓越的学术成就,是不可能的。

  目前,李希慧仍在二炮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家人表示,他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多日未进食,身体非常虚弱,需要休养。一位探视过他的学生表示,李教授目前已能认些人了,但人非常消瘦,精神也不是很好,容易紧张。

  赵秉志表示,校方正积极筹集资金,帮助李希慧教授接受进一步治疗。(唐毅)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