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走进减肥误区的7年 被减肥药减掉的青春

2018-08-08 14:07:07

被减肥药减掉的青春

街头的减肥药广告。视觉中国供图

  李丽太想瘦了。

  她吃减肥药,药的说明书上写一天吃两次,李丽一天要吃4次或5次。她同时吃两三种减肥药,盼着能撞上一种有用的。7年间,“数不清”的胶囊、药片、冲剂进了李丽的胃里。

  她还去拔罐、埋线、针灸、火疗、健身……有的是细针扎在肚子上,有的是在脂肪堆积处铺上一层毛巾,大火在上面燃烧,有的是把特制的线埋进两条腿,让其融化在身体里。

  但是最终,体重秤上的指针还是顺时针走了小半圈。从18岁减到25岁,李丽体重翻了一番。

  体重称上的指针指向204,李丽最终对各式各样的减肥方法失望了。她决定切掉80%的胃。

  刚开始减肥的时候,身高1米6的李丽只有100斤。那时“瘦”在她眼里是一个数字,她说自己和表妹们一样追求“网红瘦”,“能接受的范围是80斤到90斤,超过100斤绝对不接受。”她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没有人觉得自己瘦,都觉得自己胖。”

  她几乎不用体重秤,只是偶尔去药店称一下。别人的眼睛可以充当体重秤。“当别人说‘又胖了’‘又胖了’的时候,我就想赶紧去换减肥药。”李丽的语气急促,换药是因为“没有用”,“没有人说瘦”。

  李丽曾享受过这种“瘦”的快乐,她吃一款如今已停产的减肥药,一个月内体重迅速减了29斤,体重到了90斤左右。街上卖的衣服“什么都能穿”的感觉让她开心,别人也说她瘦了,她更加自信。

  因为停药反弹,体重两三个月后便恢复原样。再后来体重反复变化,指针曾停留在150到160一段时间。去年下半年,因为月经不调,李丽吃了含激素的药,长到204斤。

  紧绷至不能穿的裤子和裙子都积在衣柜里,李丽没有扔,等着瘦下来再穿。她是个很爱美的女孩,但已经很久没逛街了。即使朋友邀请也会拒绝,逛街让她感到“手脚无处安放”。

  李丽不停地换减肥药,“万一哪个有效呢?我试一下。”从第一次在药店买回的肠清茶开始,李丽经历了果蔬瘦、左旋肉碱、泰国的瘦身丸和韩国的瘦身贴等几十种减肥药。有的药已经停产了,新的减肥药层出不穷。单左旋肉碱她就买过数十种。

  她说自己很少去主动搜索减肥产品,刷新闻时不断有减肥产品广告推给她,还有明星们的减肥秘籍,最终都会跳到购买链接,而她基本上都会买。

  李丽说自己嘴巴很厉害,有人说她胖,她会严肃地“怼回去”。但在她心里,减肥的念头从未消失。

  她把买来的减肥药包装全部扔掉,带有“减肥”字眼的也抠掉,药放在公司的单人宿舍。有一次她用韩国的一种瘦身贴,那是一张面积很大的膏药,可以盖住整个肚皮,要贴一两天。因为有“很重的中药味”,她喷了很多香水。

  “你吃减肥药的时候别人都会笑你,只有你瘦了人家才问你为什么瘦了。”减肥的事李丽连家人都没有说。

  有的药是口服,她饭前吃,饭后也吃。有的减肥药会让身体排出油。她不停地跑厕所,有时一天六七次,“有点高兴,感觉身体没有吸收这个油。”

  减不下来的脂肪让她愤怒,她上楼也越来越喘。李丽一生气,把在网上买过的减肥药都给了差评。因为给差评太多,淘宝平台认为账号异常,封了她的账号。

  李丽最终决定切胃。7月5日,她独自从老家坐了约4个半小时的汽车到成都,提着一个粉红色行李箱,里面没有装减肥药,入住医院时已是傍晚。

  李丽几乎把工资都花在了减肥上,有时候买减肥药工资不够她还会在网络平台借钱,这些年总共花了约20万元。这次做切胃手术,她没提前通知父母,“怕他们阻止。”她紧急开了三张信用卡,“我不可能因为没有钱就不去做”“想瘦的欲望太强烈了”。

  罗丹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医生,负责李丽的切胃手术。在术前检查中,他发现李丽有脂肪肝、多囊卵巢和月经不规律等,如果不治疗,可能很难做妈妈。李丽也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差,有一次感冒引发支气管炎,她在爬山中途咳出了血。

  晚上入睡也越来越困难,李丽心慌得厉害,从凌晨一点到三点,李丽抱着手机从床头换到床尾,不停调整着入睡姿势。她早晨7点起床工作,有时会晕乎乎的。这是减肥药带来的副作用,罗丹说减肥药会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

  “基本上可以肯定,现在临床上没有一个正规的、有专业素养、有医德的医生会去推荐肥胖患者使用减肥药”,罗丹说市面上的减肥药或是抑制摄食中枢,让人厌食,或是控制脂肪合成,或是让人排出水分,只能让体重短暂下降,但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罗丹还记得第一次见李丽的场景,他们谈了十几分钟。李丽“不笑”“有些冷酷”,罗丹感到“隔着一堵墙”。但罗丹说很理解,他接触过200多例肥胖患者,知道患者的“自卑”和“敏感”,“有时多看一眼,对他们内心都是巨大的打击。”他曾和几位肥胖患者出去吃饭,有人停下来看,其中一位患者冲上去生气地说“看什么”,甚至因此撞了车。

  手术前李丽把自己爱吃的炸鸡、烤鱼等全部吃了一遍,她担心之后不能再吃了。她甚至向医生提议切掉全部的胃,“为了瘦的更快些。”医生拒绝了,切胃后几天,她在医院的秤上称了下,瘦了9斤,“觉得瘦得不够快。”

  现在李丽的肚子上有一道术后留下的几厘米的淡粉色伤疤,她盼着尽快愈合。瘦下来她想出去旅游,也想去开个眼角。公司宿舍里还有两三盒没吃完的减肥药,她说“放那儿,想丢就丢了”。

  她终于告别跟着“流行”吃减肥药的日子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提醒着她当初的模样,那时她有马尾辫、斜刘海和脸上的婴儿肥。她也开始阻止身边的表妹和朋友吃减肥药,“没必要吃,因为你已经很好了。”这些话她也想对18岁的自己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丽为化名)

  实习生 袁文幻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黄渤导演处女作野心并不在市场

    《一出好戏》讲述的是一群人意外遭遇海难,被迫流落荒岛求生,并直面一系列“人性”问题的故事。影片前半段有观众所期待的笑点,但越往后越能看出黄渤的强烈表达欲。接受采访时,黄渤也颇为诚恳地说:“从三字头迈入四十不惑,我这三年也没拍戏,大家可以算算我一年拍戏的票房能有多少,如果说《一出好戏》是冲着票房来的,那显得多拧巴?这部电影是我想拿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聊聊天,门槛和难度都更高一些、更有意义些。”

  • “二混子”陈磊:在知识的角落里嘻嘻哈哈

    知识本身是迷人的,不管是变幻诡谲的历史,还是高深莫测的科学,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各种术语和大部头的厚书往往让人们望而却步。积累知识一定要板起面孔做老学究吗?不一定。以陈磊为代表的一批人在试图降低人们的阅读成本——浅尝辄止总比望而却步要好。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陈炳耀:“富三代”的创业路

      葛瑞博(Grab)是东南亚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业务遍布东南亚7个国家500多个城镇。回想起当初的创业,葛瑞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炳耀认为是纯属偶然。

  • 对话马化腾 十问腾讯

      马化腾在深圳上大学时,常在校园里跑步。彼时若抬头望,既不会看到腾讯大厦、滨海大厦,也没有如今深圳高楼林立的天际线,校园外只有农田和农舍。唯一能预示一个商业帝国出现的,是他“那时脑子里充满了对外面商业世界的向往”。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