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河北山村走出的“南下干部”
//www.workercn.cn2017-06-29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今,年近百岁、在南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陈洪新,说话时仍然带着浓浓的河北乡音。

  这个生于河北唐县的北方“山里娃儿”,是如何走出大山,又是怎样去到南方的呢?

  1919年3月24日,陈洪新出生于唐县石门乡石门村。同年11月,陈洪新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

  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父爱的陈洪新,在学习上却十分争气。1927年春,陈洪新上了初级小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1931年,陈洪新到唐县东关高级小学上学。两年学习过程中,每次国文、算术、地理考试都是100分,其他课程均在95分以上,每个学期总评排名都是前三名。然而,就在陈洪新考上国立保定第六中学不久,家里被土匪洗劫,生活遭遇困境,无奈之下回家务农。

  1934年,因母亲生病,陈洪新自学中医,一度救治村民。1936年春天,陈洪新被聘为石门村初级小学教师,年薪是30块银元,这在当时算不错的收入。

  然而,平静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1937年8月份,日寇侵占唐县县城。当年,18岁的陈洪新既有文化,又有抗日热情,被唐县二区战地动员委员会委派负责石门村一带的抗日动员工作,成了该村动委会主任。

  1938年1月,陈洪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被任命为中共唐县二区区委书记。当年秋季扫荡中,身患重病的陈洪新一度藏身草坑躲避日寇追捕。此后的战争岁月中,陈洪新多次遭遇危险,但都化险为夷。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陈洪新在解放区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支援解放战争。

  1948年,由于中原解放区日益扩大,需要大量地方干部,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干部南下支援新区。这批干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下干部”。

  “我记得当时是和2000名左右晋察冀干部一起南下的,南下说走就走,都来不及准备什么。但当时大家都没有犹豫,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往哪里去。”陈洪新回忆。

  就这样,陈洪新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河北这片生养他的土地。

  当时的陈洪新也许不会想到,这一别竟是几十年。陈洪新再一次回到家乡,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彼时的陈洪新已年近七旬。

  南下的陈洪新先在河南落脚,在当时的中原局工作。1951年,陈洪新又被分配到湖南,任衡阳地委第一副书记。从此,陈洪新开始了在湖南长达30多年的工作生活,直至1990年正式移居海南。 文/记者 王思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