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付强:奋斗的青春染长空(图)
//www.workercn.cn2014-05-13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2、初试牛刀彰显才华

  付强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比起飞机上那些固定的结构来说,我更喜欢能动的机构。”来到一飞院结构所后,所长很民主,让每个新职工先“考察”,然后确定自己的去向。付强到每个专业室都转了一下,最终选择了运动翼面结构室。当时,正值该专业在重大技术攻关中遇到了难题——某型号高升力装置的运动机构异常复杂,其设计是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的一项空白,一直难以攻克。

  “热爱航空就要真正献身航空。”付强了解情况后主动请缨,决心挑战这一难题。那段日子,他像着了迷一样,不知疲倦地钻研所能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所思所想都是一个个问号……在短短几个月内,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对飞机的悟性,付强迅速摸清专业瓶颈,成功地从理论上推导了该高升力装置运动学模型的可行性,确定了设计思路,并通过模拟仿真和试验同时验证了其正确性,获得了重要的理论突破。他也凭此获得一飞院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良好开端的鼓舞下,付强一步步踏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详细结构设计工作中,他负责外侧高升力装置的大部分运动机构的细节设计。由于该型机采用了新型翼型,高升力装置所在的空间非常狭小,外段空间更为紧张。为保证机翼外形光滑,减小飞行阻力,需要把包含数百个运动环节的复杂机构装进机翼后缘的狭小空间里,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深思熟虑后,付强果断摒弃了不适用的国外惯例,大胆创新,创造性地采用了多种新型机构布置形式,不仅降低了重量,而且保证了飞机的飞行性能,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3、坚持创新乐此不疲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付强是一个特别爱捣鼓的小伙子——他总是主动在工作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事们参考。

  某型号的高升力装置构件数量巨大、运动关系复杂,相邻构件之间运动趋势的预测相当困难,极易造成设计更改和零部件返工,拖延项目进度。付强经过半个月的钻研,掌握了利用运动学模拟软件监控所有构件距离变化的技术,实现了运动过程中距离动态测量的自动化,并全面推广应用到了整个高升力装置的运动干涉检查中。该技术省时省力,准确度远高于人工测量,效率提高了近10倍。付强和他所在的团队利用这一技术,在图纸正式发送到工厂前检查出人工测量未发现的潜在运动干涉10余处,并进行了及时的设计修正,避免了工厂重新生产相关零部件导致的浪费,保证了型号研制节点。

  付强认为:“作为飞机设计师,光埋头干活可不够”,因此,他总是喜欢琢磨如何在技术和手段上获得突破、如何提高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他在运动机构设计中创造性地发明了“多实例装配寻迹法”。该方法能利用普通的三维设计软件快速地评估机构点位的优劣,并能根据所选点位的变动实时显示相关机构构件的位置、尺寸及运动轨迹,实现方案的快速评估。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很快在本专业获得推广,付强的脸上也再次露出了突破后的欣喜。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