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黄学禄:将军退休之后(图)
//www.workercn.cn2014-05-1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坚守责任:用另一种方法“带兵”

  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工作的法宝,带了一辈子兵,退休的黄学禄,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带兵”。

  担任领导职务时,黄学禄曾对部队5000名战士、1600多名基层干部、近600名团以上干部和139个连续6年未评先的连队,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作了全面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翔实准确的资料。

  黄学禄认真梳理了自己的调研结果,从广大官兵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出“树立终身学习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情感沟通”等20个话题。黄学禄还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述和刊物2000余册,在网上下载了近千万字的资料,并邀请机关同志出谋划策,最终选择把亲和力强、便于读者接受的“聊天”作为行文表述形式,决定写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聊天》。

  创作过程中,黄学禄到基层部队,把书稿里选用的1000多个生动事例一个个讲给官兵听,看他们接不接受。两个多月里,他进山沟、下海岛,行程6000多公里,足迹遍布鲁豫两省,先后讲了43场,听众达3万余人。每到一处,黄学禄都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并据此对书稿进行修改完善。

  2004年10月,历时3年、近50万字的著作付梓,并荣获第六届解放军图书奖,受到广大政工干部的“追捧”。

  坚守本色:为党守住一片阵地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副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的楹联,黄学禄非常欣赏。

  作为一名退下来的高级干部,他不打牌不玩麻将,除了读书和写文章,他喜欢沿着英雄山的山间小路散散步,因为那里长眠着上千个无名革命烈士,凭吊长眠于此的革命英烈,他心里感觉很踏实。

  黄学禄不爱虚名,一辈子生活节俭惯了,不喜欢迎来送往讲排场,家乡来人全部在家里安排吃住。他对子女的事很少过问,3个孩子都是普通工薪阶层。聊起这么多年粗茶淡饭的生活,黄学禄回答很简单:“守底线不仅是守晚节,更是为党守住人心阵地。人心这块阵地丢了,想夺回来就难了!”

  2009年秋,许久不曾回乡的黄学禄回乡探亲。看到家乡小学危房破旧,七零八落分散在各个山沟里时,他下了决心:“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新校舍建起来。”

  很快,他拿出10万元稿费,又四处筹措资金,两年之后,一座全县海拔最高、距离县城最偏远,但又最宽敞明亮的山区小学——“黄柏山希望小学”建成了,周围七里八村的130多个孩子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躲在进风漏雨的破房子里上课了。

  这些年来,黄学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出书所得稿费悉数用在了两条致富路、4所希望小学和建农村敬老院上。

  采访结束时,黄学禄对记者说:“我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想说的话都在我写的书里,书里展示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倪光辉)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