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模范

劳模郑贞良事迹被编入福州市主题教育特色辅导教材

2019-10-25 08:08:21

  “不能有了荣誉,就想歇一歇”

  2008年之前,福州市未建垃圾焚烧厂,此前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的垃圾填埋量每天达三四千吨,郑贞良常常往车上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除了吃饭和上洗手间,其余时间都在车上,从刚卸下的垃圾点将垃圾铲起,驾车将其填入一旁的填埋处。由于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郑贞良被评为福建省劳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你现在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了,荣誉也有了,正好有一个过磅的工人要退休,你可以向领导提一提,换换岗位。”2007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要好的同事见他腰部常常酸痛,于是好心劝他。

  面对同事的善意,郑贞良有些心动。连续几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不行!不能就这样放弃!郑贞良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向领导提及此事。“我不能因为组织上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就想歇一歇。我是一名劳模,哪能开这个口!”

  2010年7月,因工作表现出色,郑贞良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对工作要求的标准更高了。

  2017年下半年,郑贞良因长期坐在驾驶室内,腰部疼痛难忍,“上车要爬上去,下车是滑下来的”。

  因工作任务重,去医院诊断后没有及时休息,康复效果并不明显。这时,场站领导决定给他安排一个生产科副科长的职务,让他不再从事机械操作,以便恢复身体。然而,郑贞良并不“领情”。他多方求医,经过一位老中医的精心诊疗,他在身体康复后再次登上车辆。

  “这之前的几次选择,都是我自己的决定,但现在我没得选择了。”郑贞良表示,当前,福州市正加快建设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园区将打造成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也就是说,到明年,福州市将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

  “从1995年建垃圾处理场,我铲起第一铲垃圾,到明年零填埋后我‘下岗’,可以说有始有终。能亲眼见证福州垃圾处理生态化,‘下岗’也值了!”郑贞良对这个岗位虽然有些不舍,但内心更多的是欣喜。(张铁国)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
编辑:朱晶晶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武大靖:全力以赴,不负使命

    回想起4个月前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的场景,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成员、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情不自禁地连用两个“意外”、三个“激动”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 离“世界棋王”最近的中国人

    国庆阅兵那一天,中国国际象棋“一哥”丁立人正经历一场鏖战。当天,2019年国际象棋男子世界杯赛决赛第二局在俄罗斯举行。27岁的丁立人对战阿塞拜疆名将拉贾波夫,最终执白获胜赢得先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维族青年内地创业记

    20年前,图荪托合提·依明托合提来到湖北十堰打工。经过多年努力,他在十堰开上了自己的车,还成为“网红”烧烤店主。秉承诚信、勤劳、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业成功后,这名80后维吾尔族农村青年向汉族困难群众送出爱心,为维吾尔族乡亲送去技能,不断传播“正能量”。

  • 走下卫国战场 走上扶贫“战场”

    金秋十月,正是沙梨收获的季节。在河南省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沙梨树遍布山坡林地,褐色果实挂满枝头,这些沙梨有个好听的名字——“金珠果”,果子里寄托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