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印遇龙:生态养殖探究者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印遇龙常说:“做科研的有种爱好,就是追求真理。我追求的,是用健康的养殖方式,让饲料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蛋白,最好是猪吃下去的东西全部变成猪肉。”

    如何让猪吃下去的饲料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动物蛋白?如何让不用瘦肉精、没有药物残留的“放心肉”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如何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这是印遇龙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问题。

    印遇龙为此奋战了10多年,他带领团队研究了许多新技术。例如“半胱胺可调控氮代谢技术”,“过去养猪有人使用瘦肉精,瘦肉精是激素,不可用,但‘半胱胺技术’是绿色的,能在低蛋白水平上使猪的体形得到改善,促进了生长、改善了肉质、提高了瘦肉率、避免了瘦肉精的使用;还有‘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技术’,能在猪营养和生长效果无显著差异情况下,使微量元素得到安全利用。”印遇龙说。

    2013年12月,印遇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此殊荣后,印遇龙的生活和科研并没有改变,他依然朴实如故,低调无华。当被人称为“印院士”时,印遇龙连连摇头摆手:“我不喜欢被称为院士,我让学生们还是叫我老师,这样才亲切。”他表示,如果自己当选可以对生猪养殖行业有所促进,他会因此感到欣慰。

    管好“猪屁股”

    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丰富了餐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据环保部最新调查数据表明,2013年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当年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倍、2.30倍,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和25%,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5%和79%,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如何让养殖户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点?“只有通过科学、健康的养殖方式。管好了猪屁股,养猪才有前途。”这是印遇龙经常对养殖户说的一句话。

    为了管好猪屁股,印遇龙带领团队从提高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做起。“一个简单的道理: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提高了,饲料用得就少了,动物的粪便排放也就少了,提高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是缓解粮食战略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

    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他号召养殖户用畜禽粪便做有机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印遇龙终于取得了成功——他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猪氮/氨基酸评价方法体系,其中,“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其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应用”分获2008年、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这些技术应用到全国各地100多家企业,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美国营养学会(asn)会刊对此高度评价:印遇龙团队提供的氮代谢与调控新技术和新发现,解决了国际猪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研究与应用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有利于养殖业减少氮排放和提高经济效益。确定了亚热带所作为国际知名动物营养研究与交流中心的地位。

    虽然成绩斐然,但他并未就此停歇。2013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由他组织成立并担任理事长的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正式成为国家试点联盟。他领导联盟,除了制定行业规则,促进技术创新外,每年还要组织会议或深入基层向养殖户传授绿色养殖技术,积极探索畜禽生态养殖的发展之路。

    “如何科学地定位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的评价体系如何确立、生态养殖如何去普及……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印遇龙向记者介绍说。据悉,目前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联合国家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筹备畜禽生态养殖专家委员会,印遇龙将出任该委员会的主任,和全国的专家学者一道引领我国畜禽养殖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的“生态养殖”之路健康发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