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欧洲时尚是什么?-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领域

曾经的欧洲时尚是什么?

“曼妙丝语——诺丁汉蕾丝及蕾丝制造”展览告诉你答案

2020-07-07 08:50:03  来源:宁波晚报

  宁波晚报 记者 陈晓旻

  曾经的欧洲时尚是什么?“曼妙丝语——诺丁汉蕾丝及蕾丝制造”展览会告诉你答案:它可能是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袖口的光影、胸前的花翻,或者是CHANEL秀场上可甜可咸的丝缕,有仙气也有烟火气。

  这场展览7月4日起亮相浙江宁波博物馆。7月2日记者提前探营了解到,展览共展出诺丁汉城市博物馆和美术馆的143套精品。宁波与诺丁汉自2005年9月结为友好城市以来,经济文化上有很多交流,此次是双方着眼于蕾丝这一极具诺丁汉城市特色的文化符号而合作举办的第一个文物类展览。

精致华贵的蕾丝女装。记者 胡龙召 摄

  文化的载体和美的代名词

  蕾丝起源于14世纪,主要以今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一带为中心,最初用于衣服领口、袖口等部位的装饰。16世纪末,蕾丝逐渐传遍欧洲大陆,深受贵族的喜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是蕾丝的狂热爱好者。18世纪洛可可时代是蕾丝装饰奢华的顶峰,身着带有蕾丝装饰宫廷女装和沙龙女装的女子,被誉为“行走的花园”,蕾丝也逐渐和女权联系在一起。到了19世纪,蕾丝成为浪漫的代表,直至今天,蕾丝也是婚纱制作的经典面料。

  蕾丝因其质地柔软细腻、图案繁复多样,生来便是美的代名词。早期蕾丝纹样的设计灵感源于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木,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人物故事、城市风景、祝福语等题材开始成为主体纹饰。

  展览现场一幅印有“巴黎1925”字样的黑色蕾丝嵌板就描绘了烟火盛放下的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大桥和荣军院大楼,还有一艘在塞纳河上满帆航行的船,场面宏大。

  17世纪至19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盛,阿拉伯纹饰、“中国风”纹饰等带有浓厚东方韵味的图案在欧洲流行开来,为蕾丝纹样的创作带来新的设计元素。本次就有这么一件展品:一只长尾鸟立在树梢,有花朵、建筑物和花瓶,俨然一幅中国花鸟图。

  从“手工时代”到“机械之美”

  1769年,诺丁汉的罗伯特·福斯特首次用机器制造出蕾丝。工业化增加了蕾丝的烟火气,蕾丝也走入了寻常人家。1813年,约翰·列韦斯发明了可以生产蕾丝图案及蕾丝网的机器,列韦斯蕾丝至今还被称为“蕾丝界的劳斯莱斯”。

  展厅中有一段3分钟的电影片段,它通过绘图机直观地反映了从1780年到上世纪60年代诺丁汉蕾丝机工厂的兴衰,蕾丝工业时代的历史在浮光掠影间呈现。

  宁波博物馆策划展览部策展人徐琴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让观众在这些层层叠叠的蕾丝历史的底蕴中,去挖掘更深远的意义。说到底,蕾丝是一种针织的镂空网眼面料,但是这个展览赋予了蕾丝不同的意义,作为观众的你,可以对蕾丝下不同的定义。比如,如果你对服装着迷,那蕾丝就是一种材料,它从柔性的纯手工技艺到刚性的机械化生产的演变是否可以让你受到启发?工业不会打磨掉蕾丝的独特性和美,科技更不会;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或者艺术家,蕾丝就是一种元素或者灵感,它独特的纹样、造型,本身的质地和光影绝对可以抓你眼球;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那蕾丝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

  走过“曼妙丝语”的展厅,就是走过蕾丝制造的前世今生:从穿针引线的手工开始,逐渐被高效率的工业生产取代,你在感受工业化成品的时候,是不是又想回过头去,体验一下手工的慢节奏?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