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看到老人的渴望,就没有什么鸿沟是不能跨越的-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看到老人的渴望,就没有什么鸿沟是不能跨越的

来源:中工网
2020-11-10 16:06:05

  培训127场,培训9758人,赠送手机8594台,安装宽带409条,建立“夕阳红微信群”319个、QQ群358个……

  这是徐贵祥5年来的主要成绩单。

  他是浙江江山市双塔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老师,从2016年起就默默干起一件大事——开设“老年手机课堂”,教老人用智能手机。5年间,他和他的“老年手机课堂”走遍了江山所有的乡镇,让近万名老人享受到数字时代的便利和愉悦。

  在冬日里,读到这样的新闻,不由得让人平添几分暖意。

  除了被暖到,龚先生至少还有如下感受:

  一,面对数字时代,老人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欲望。

  二,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可能被低估,适应数字时代,老人可能有先天的短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应该被时代抛弃。他们有享受新科技福祉的权利,也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去适应新的时代。

  三,“数字鸿沟”客观存在,但我们的社会不应强化这样的设定,我们完全应该也可以带着老人一起奔跑。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5亿60岁及以上的老人。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其进程正好与我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交织在一起。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6次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9.4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9700万。这意味着还有1.5亿多老人可能尚未“触网”。

  显然,对于这一部分尚未“触网”的老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从而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并非易事。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老人与手机”问题愈加凸显,最近几个月,多地发生老人因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导致摩擦的事件。“数字鸿沟”的讨论也因此变得热络。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道数字鸿沟,那么它就不只是老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难题。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的良心。

  那么,“老人与手机”难题如何破解?

  龚先生认为,首先应该尊重老人的选择。如果有那么一部分老人,即使是极少数老人,不愿意使用智能手机,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保障。大到国家顶层设计,小到社区建设,所有的制度安排都应该是“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两条腿走路。

  这可能很麻烦,但这种“麻烦”是必须的、值得的。因为比跨越数字鸿沟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老人们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

  在确定这样的政策兜底之后,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向就非常简单——通过学习,让老人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如何学习?

  老人主动学习,当然是一种,但恐怕很难成为“主流”。我们并不能指望,每个老人都像“学霸奶奶”李启君(75岁成功拿到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一样,对学习有那样满腔的热情,能从学习中获得满满的乐趣。而放眼世界,所谓的“电竞爷爷”“程序员奶奶”,显然也只是特例中的特例。

  对于更多的老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向子女学习(也即所谓“数字反哺”),向同伴学习以及参加社会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记忆衰退、反应迟钝等,可能是老人面临的最大难题,他们需要一边对抗遗忘,一边奋力奔跑。也正因如此,我们全社会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老人不断学习,适应新事物,摈弃“嘲老”心态,和老人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老人与手机”,考量的不只是老人学习的能力,更有我们全社会看待老人的态度。

  老年人从来就不是也不应是落后、保守、顽固不化的代名词。

  据CNNIC报告,在今年3月-6月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占网民总数从6.7%上升到10.3%。这意味着,中国有3400万老人在短短三个月之内成了网民。

  这就是中国老人对于数字时代的渴望——有这样的渴望,就没有什么鸿沟是不能跨越的。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