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依照现有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单身人口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中国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我国20-49岁的单身人口(包括未婚和离婚的)规模达到2.4亿,数量超过了一些国家的总人口,而且还在增加。这些单身人群主要集中生活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其中“90后”占比超过60%。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同时,单身人士越来越成为主流消费人群。
由于没有家庭的负担,单身人群的储蓄倾向要明显低于非单身人群,边际消费倾向却要远高于非单身人群。而单身人士主要集中于白领和中产人群中,这部分人除了精神上的消费顾虑较弱外,物质上还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这一现象在国外更为明显,在意大利,一个2-5人的普通家庭,每人每月在饮食上的平均消费是187欧元,而单身人士能达到每月320欧元,整整多出了71%。此外,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单身者一年的支出要比拥有伴侣者多出5000英镑。
一种声音
“单身经济”依旧是小众经济
并非所有人都看好一个人经济,好邻居便利店总经理陶冶认为,未来的消费主流仍然以家庭为主,一个人的消费总支出,只占市场份额的一小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张宁参考现在日本社会高未婚率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认为当今的单身人士拥有更强的购买力和更强的消费意愿,却未必一定能够转化成积极的经济贡献。“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单身的城市职业人士正在改变整体消费模式,令娱乐和个人护理等行业获益。但我认为,越来越多的单身或独居人士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大于其正面影响。因为单身人士面临的责任小于已婚同龄人,很容易形成一种闲散的人生态度,这很容易转化成缺乏工作动力。”张宁说。
酱酱(化名)在日本攻读经济硕士学位,做代购的同时还打了一份工,她每天经常要忙到12点后才能睡觉。但她发现,身边的日本同学朋友,不仅消费欲望很低,大多也都不愿意结婚,他们希望通过不婚来躲避家庭责任,有些单身人士认为只需要养活自己,所以没有较大的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的压力。
“很多男生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养家,另一方面压力也大。我认识一个日本人,他爸妈给他留了一套房子,他不愿意出去工作,就将爸妈的房子租出去,用租金补贴家用,老了之后卖了房,去乡下再买一套房,用差价养老。他反而觉得我们中国人活得太累。”酱酱说。 罗杰
本报记者 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