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校风采

教育部发布中职五门课程课标

2020-01-22 08:37:35

确定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教育部发布中职五门课程课标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高毅哲)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等5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新课标确定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对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悉,教育部自2017年启动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其间,同步组织研制并于2019年10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此次发布的是其中5门课程标准,另外5门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课标的研制遵循《方案》总体要求,由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6个部分组成。课程性质与任务部分规定了课程性质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课程学习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结构部分规定课程模块构成和学时安排,模块一般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职业模块);课程内容部分明确课程的内容要点,提出相关教学要求;学业质量部分描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分为毕业和升学两个水平等级;课程实施部分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提出要求。

  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一是体现新精神、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二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充分挖掘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三是明确学业质量要求。强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提供依据。四是体现高中阶段共性要求。充分发挥中职公共基础课育人优势,夯实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五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根据《方案》要求,各地要指导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开齐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开足规定学时。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不低于1000学时。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18学时为1学分。必修课程共计48学分,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郭丽娟

图说教育

  • 制作面塑迎春节

  • 急救培训 手把手教导如何使用AED急救设备

  • 铁路志愿者守护宝贝行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湖北首次培训安监员

    来自化工企业的230余名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日前分两期接受了由湖北省总工会、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举办的劳动安全监督检查员培训。

  • “北京职教模式”你了解吗?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北京市教委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全市职教系统进行学习和宣贯,指导各职业院校结合实际贯彻落实,逐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的“北京职教模式”。

教育论坛

  • 家庭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将来有份好工作,但好工作并不等于好生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更重要。起跑线确实存在,只不过既不是小升初,也不在幼儿园,而是他们的父母,正所谓“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 北京今年迎来“新高考” 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全面发展

    作为中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北京于2020年迎来“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从两天延长至四天。

名人坊

  • 凌洪明:巧用逆向思维的“机械发明家”

    凌洪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工程师、高级技师。他用7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车间焊工到机械工程师的角色转变。

  • 67岁中学保安被誉为校园“扫地僧”

    近日,黑龙江省一所中学内的保安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今年67岁的王文明2019年来到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成为一名保安。王文明爱好书法,是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还多次获奖,被称为校园里的“扫地僧”。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