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养成” 仁爱“沁润”-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规范“养成” 仁爱“沁润”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管理特色纪实

赵 婕
2019-11-20 09:58:54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成都铁路卫生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思路,通过不断发展,建立健全了具有仁爱特色的“12345”德育工作体系。在体系指引、全员参与下,形成了以“仁爱文化”为先导、融合管理为本底、人人成才为目标的学生德育工作管理特色。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是由四川省卫生健康机构主管,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主办的一所有强大行业背景依托,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公办优质特色中等卫生类职业学校。学校发端于1947年四川成都圣修教会医院“仁爱护士”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又经铁道兵军事托管,其严谨、拼搏、奋斗的作风代代相传。长此以往形成了“严格管理、仁爱有加”的管理方式。历经70余载沧桑巨变,归属几易、校名仍在,校址屡迁、仁心不改。

  整体管理——

  构建“12345”德育体系 培育合格医护人才

  学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思路,打造“12345”德育工作体系,以“技能立身”为立足之本,创新“1”理念+模式,依靠2支队伍,加强3个维度,紧抓4个组织,实施5条德育途径,达成“仁爱铸魂”的目的。

  (一)“1”理念+模式

  以“优秀是一种习惯”为学生管理理念,从个人细节到职业发展,从个人素养到职业规范,开展“三讲三会”教育。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培养医护意识。“三全三自十行动”的育人管理模式,是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最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管理、思想、心理等方面得以提升。通过实现学生的“十自”行动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医护人才。

  (二)“2”支队伍

  依靠教师德育管理队伍和学生自主管理队伍,以学生科、团委和保卫科等职能部门为班底,组建各层级管理梯队。学校70%的管理团队成员持有心理咨询师证。学校重视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建设,精确定位、层级培训、职责明确。

  (三)“3”个维度

  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长、社会“三维一体”的有机组合,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实践基地等形式覆盖全方位共育人才,增强德育实效。

  (四)“4”个组织

  紧抓学生党团组织引领人、学生自主组织服务人、学生社团组织吸引人、学生志愿组织感染人,充分利用4个组织的活力构建平台,开展“学仁爱、讲仁爱、行仁爱”的活动,潜移默化浸润师生。

  (五)“5”条途径

  通过规范养成、课程学习、心育感悟、实践体验、活动参与5条德育途径,培养德技双馨的医护人才。

  管理特色——

  规范“养成” 仁爱“沁润”

  学校经过不断探索与创新,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管理机制,具有“规范养成、仁爱沁润”的管理特色。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结合学校文化传承和医护专业属性,提炼“仁爱”特色文化,积极拓宽“沁润”途径,发挥文化育心功效。近年来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好评。

  (一)习惯教育、规范养成

  1.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践行“优秀是一种习惯”的学生管理理念,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德育工作委员会,打造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教师德育管理队伍和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健全德育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制度,严抓细节教育,促进习惯养成。

  学校改革操行评分制度,创建德育学分制,建立德育重修制,将德育考核纳入学生学业总评,是学生参与评优、推荐实习就业、毕业等重要依据。同时,完善《学生手册》《学生会总章程》《学生各部门管理制度》《班规》等各层面的管理制度。

  2.践行“三全”、提升“三自”

  学校严抓学生一日常规,重监管、抓规范,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效。部门指导教师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大大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时效性。

  3.入学教育课程化,生涯教育目标化

  依托心理健康中心专业优势,结合班主任实践,不断深化新生入学教育。通过系统化、课程化的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达到懂校史、知校情、明规则的目的,从而建立归属感,提升职业认知,确立奋斗目标,构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4.诊改全程、运行保障

  学校将教学诊改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制定学生管理诊改方案,开展学生管理制度漏洞大清查,完善制度建设。使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目标化、创新化,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管理整体质量。

  (二)“仁爱”沁润、“文化”育心

  1.“环境”润人、“润物”无声

  学校位于郫都区古城镇,占地300亩,硬件设施齐全、智慧校园全覆盖,教室寝室空调全安装。以校园道路、景观、标志性建筑为独特的物质载体,形成层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校园标识文化。构建会“说话”的环境,提升静态教育实效。

  2.创设“基金”、完善资助

  落实国家与省市资助政策,并于2008年设立“仁爱基金”,通过举行“献爱心送温暖”“爱心捐赠”等活动,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激励学生以自强自立的精神克服困难、反哺社会。“基金”助学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及社会反响。

  3.“仁爱”教材、入“课”入心

  学校依据学生实践和学习生活体验开发、编制、使用20余本仁爱校本教材,《卫校达人养成攻略》《优秀是一种习惯》《仁爱青春 魅力社团》《经典诵读》等,让仁爱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学生“仁爱”医护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4.活动育“仁”、实践聚“爱”

  打造独具特色的“感受仁爱力量、培养仁爱能力”仁爱品牌活动。开展仁爱主题活动,如5·12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仪式等;举行仁爱节庆活动,如助残日、教师节、重阳节等;营造仁爱文化氛围,如教室文化大赛、寝室文化大赛、经典诵读等;开展仁爱服务活动,如仁爱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无偿献血等。使师生自觉学仁爱、讲仁爱、行仁爱,投身仁爱实践。

  管理工作成效——

  行业示范促引领

  莘莘学子传仁爱

  (一)有口皆碑、硕果累累

  国家级别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教育部门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学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施“仁爱铸魂、技能立身”办学理念,以“博学、笃行、仁爱、惠众”为校训,形成了“仁爱、和谐、尚美、进取”的校风,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和规范化、目标化、创新化的管理制度。

  (二)产教融合、共建共育

  学校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交替模式,使德育、教学、空间、时间“零距离”对接。

  学校与成都精艺牙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成都精艺义齿加工中心”,以“校中厂”形式建设中型义齿加工“教学工厂”;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及中铁至善投资有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的附属医院即将开业;与四川省公路局医院开展工学结合……“产学一体、理实交替”,教师“教学、生产、科研一体化”模式全面实施得以实现。

  (三)技能立身、以赛促学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别技能比赛奖项3人、省级13人、市级15人。组织学生参加省第十二届至第十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获得国家级别奖项7人、省级124人,学校荣获国家级别、省级优秀组织奖。

  (四)民族教育、助学脱贫

  学校作为首批招收“9+3”学生的内地中职学校,是学生较多、管理规范、口碑良好的“9+3”先进学校,民族教育效果显著,先后受到省市州各级政府部门表彰,被四川省政府部门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14年春节前,时任四川省领导给学校2011级学生阿达回信,《四川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均在头版头条做了专题报道。学校通过宣传学习阿达同学自强自立事迹为契机,让“9+3”学生的自信心、自律性得到较大提升。

  通过“9+3”民族教育政策的实施,学校帮助1368个“9+3”家庭脱贫,惠及5000余名藏区同胞。至今300余名“9+3”学子考上省内大专院校,191名学生就职于省内外三甲医院,护考过关率高达70%,技能持证率达95%,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为民族地区长治久安、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在德育育人体系培养下,成铁卫校学子无论在校生或走上工作岗位,他们都始终坚持以“仁爱”为己任,立足本质、服务大众。毕业生刘莲娜被评为2016年度“最美郴州人”“最美护士”李秋兰翻窗救护轻生病人……她们的优秀表现深受社会好评,学校影响力也日益剧增。

  (赵 婕)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让每一所学校都迸发活力

  • 助推蓝色教育,2022年青岛涉海高校将超十所

  • 跳绳吧少年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学刺绣 助脱贫

    从今年4月份开始,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结对帮扶的广东廉江市联合开办夜校刺绣培训班,以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妇女脱贫致富的本领。

  • 【社评】让劳模工匠在社会舞台找到“满满的存在感”

    一方面,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辐射”更多人,提升劳模工匠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存在感”,让更多人看到国家对劳模工匠的重视和推崇,激励更多人从劳模工匠身上汲取养分和动力,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职业态度和理想。

教育论坛

  • 在图书馆找到英语学习新感觉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接受语言刺激、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长期地、连续不断地在某种语言环境下熏陶,才能快速掌握这种语言。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最先学会母语,就是这个道理。

  • 真正“有心”的课堂什么样

    时隔半年,由于学校随堂听课的安排,我再次走进一位年轻教师的语文课堂。该节课讲授的内容是统编本教材五上第五课《搭石》,因是第一课时,教师清楚地安排了相关教学环节。

名人坊

  • 深夜里,4002教室的“灯”依然亮着

    当时针划过午夜12点,校园归寂于又一个凌晨。一位耄耋老者,一群青年学子,走出教学楼,在相伴而行的路上,仍然不停地讨论着实验中的难题,这既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 萧晴:寄身学海为知音

    今年100岁的她,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知音,也是程砚秋唱腔记录、整理、研究的“第一人”。她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记录、整理、研究程砚秋的唱腔艺术上,是运用中西音乐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戏曲音乐的先行者。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