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医教融合 打造护理职教品牌-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立德树人 医教融合 打造护理职教品牌

记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教学团队

刘素芹 陈 钧 王庭之
2019-11-12 11:21:33

  在江苏有一所卫生高职院校,连续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成绩90分,所有学生全部通过,形成了“全国执考看江苏,江苏执考看盐城”的品牌效应。在教育部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上累计金牌总数全国之冠,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这些成绩的取得均源自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教学团队,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铸魂育人,培养扎根基层高素质护理人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中国好人”奚家凯护理人文素养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和仁爱敬业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生在基层、学在基层、回报基层”的朴实情感。毕业生基层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苏北乡镇卫生院普遍认为该校毕业生“素质高、技能强、适应快、表现好”,满意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之冠获得者陈方,放弃数家三级医院的招录,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至今;毕业生曹志丽、苗春娟在广州实习期间,因在防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广东省年度新闻人物并入选广东省护士形象邮票。

  党建引领,筑牢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围绕医教协同教育教学改革及“三全”育人重点任务,创新线上线下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径,构建融“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天使文化”等大思政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推动党建、思政工作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温暖健康环卫行 共为党旗添风采”获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该团队中的孙海燕老师还在今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孙老师在2015年患风湿性心脏病,在获知身患重病时,她做出自愿捐献器官与遗体的决定,并更加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把自己全部时间、精力投入到护理教育事业中。她先后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技术能手、中国南丁格尔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作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和团队成员共同在全国及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奖6次。

  德能并重,建成省级优秀双师教学团队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师德高尚、职称结构优化、学历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师德塑造工程、强师工程、师能拓展工程,建成了一支“双师双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夏立平教授在博士毕业后放弃留在上海高校任教机会,主动回校坚守护理职业教育岗位,带领团队先后获“护理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国家级别奖项16人次,41人次获省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项,团队近5年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3篇,SCI收录论文13篇,申报国家专利59项,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36部。

  医教协同,形成基层护理人才培养江苏模式

  从2009年开始,学校围绕基层护理人才培养,先后与17家医院合作,采用医教协同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医教协同培养基层护理人才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近30所中职、高职及本科护理院校推广。近7年,保持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所有学生全部通过,“护理专业医教协同教改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医教协同培养特色化护理人才的创新与实践》入选江苏省“十二五”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典型案例。先后牵头教育部门精准扶贫帮扶怒江地区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牵头制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赛项标准等国家级别项目12项,在全国打造了护理职业教育的江苏品牌。

  为扩大护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学校还先后与瑞典等境外6所高水平院校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省内首家招收护理专业留学生。今年6月,4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我国首批赴瑞典实习的护理人员,受到瑞典国家健康协会等组织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刘素芹 陈 钧 王庭之)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童声童画抒怀《我是祖国的小太阳》

  • 京沪苏3名中学生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 这所特殊幼儿园有27个“天使”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全国砖雕传统技艺大赛在黄山开赛

    11月11日,第十二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山开幕,作为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全国砖雕传统技艺大赛同时举行。

  • “青岛工匠”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发布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印发关于实施“青岛工匠”建设工程的意见,旨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各级单位广泛开展工匠人才培育选树活动,充分发挥“青岛工匠”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教育论坛

  • “严进严出”应成研究生教育共识

    曾经,高校圈流传着诸如“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生”之类的调侃之词,但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高校清退研究生的消息不时传出。

  • 教育焦虑,拷问社会公平

    在底层群体的人生视野中,平等的教育,一直是他们头顶的那一缕阳光,脚下的那一级阶梯。教育能够促进阶层向上流动,改变穷人前途命运,助推社会公正平等。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