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凉山八十载 弦歌不辍追卓越-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校风采

扎根凉山八十载 弦歌不辍追卓越

写在西昌学院建校80周年之际

彭正松 贺盛瑜
2019-11-08 13:20:36

  八十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八十载扎根凉山,成就斐然;

  八十载岁月如歌,享誉四方;八十载桃李芬芳,群星灿烂。

  1939—2019,西昌学院已建校八十周年,八十载开拓进取的发展史,是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办学史,是团结协作、奉献教育的卓越史。

  开边卓荦,筚路蓝缕

  办学历史悠久

  西昌学院位于“一步跨千年”的全国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地处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是民国时期首所国立综合性多学科高等专科学校,至今已扎根凉山办学80年。原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博士是学校首任校长,其身后会聚了柯召、魏寿昆、曾炯、刘之祥等知名教授矢志兴教,提出“振农工、重实验”的办学理念,开办农林、畜牧、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械工程和医科等专业。学校应用办学源远流长,实践育人特色鲜明,培养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陈明义、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张嘉惠等一批杰出英才。

  几经变迁,2003年国家教育部门批准,西昌农专、西昌师专、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2010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2017年,被列入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18年,完成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矢志兴教,人才辈出

  办学成效显著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审慎明笃”治学精神,践行“需求为导向、服务为根本”理念,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形成了“应用性、地方性、民族性”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北、南、西3个校区,设置17个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55个,涵盖9个学科门类,以农学、教育学、工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目前在校生近20000人,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5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国家教育部门教学指导机构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7人。国家级别、省级专家数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别、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建有国家级别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有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培养计划项目”8个,应用型示范课程8门及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共29门。2019年取得9项国家级别项目立项,有农学等9个专业被评为省一流建设专业,并推荐参加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试点评审。在省属同类院校中,教改成果名列前茅。

  扎根凉山,甘于奉献

  服务地方有力

  学校为民族地区脱贫奔康持续提供人才、科技、文化支撑,是凉山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是科技研发、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脱贫奔康的重要行动基地,是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学校是凉山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2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凉山州50%的县处级干部、80%的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85%的高层次农牧人才、水电和建筑领域技术骨干及高层管理人员均毕业于西昌学院。近年来,依托“四川省彝汉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等平台,为凉山培养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5—2018届毕业生基层就业率达70%以上,少数民族毕业生近75%返乡就业。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基层专项就业3000余人。连续5年被团组织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连续5年获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涌现出了扎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优秀代表。

  (二)学校是凉山资源开发的研究基地。建有各级科研平台23个,重点开展以凉山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主的科学研究。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研究项目22项,省级研究项目百余项,获国家级别、省部级和州厅级奖400余项。选育作物新品种23个,获国家专利170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68项,凉山特色粮食作物和果蔬产品马铃薯、洋葱、荞麦、块菌(松露)、石榴、脐橙、苹果、黑山羊等产业化发展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服务主要由学校提供。2018年,马铃薯原种超高产扩繁试验破西南地区亩产纪录。学校多次被授予“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

  (三)学校是凉山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基地。依托“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团结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已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7项,国家民族机构中国彝学研究项目6项,省社科联研究项目34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和科普书籍105部,获国家级别、省部级和州厅级奖338项,在彝族母语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全国领先。先后获“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学校是服务凉山脱贫奔康的行动基地。2017年6月,学校“一村一幼”志愿支教项目被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定点扶贫典型案例集”收录。在深度贫困县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指导、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助农增收致富。开展文化艺术服务和彝区乡村美化等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和乡村文明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构建“三层次六结合”禁毒防艾教育模式,每年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深入凉山17个县市开展宣传教育,助力彝区“禁毒防艾”攻坚战。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高校”。2018年6月“红丝带青春校园行”走进西昌学院,禁毒防艾大使为学校“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授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服务凉山再出发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9年3月,学校第二届党代会全面开启了新时代西昌学院建设的新征程,确立了新时代把西昌学院建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二三四”方略,围绕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聚焦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协同兴校四大战略,明确了进一步立足凉山、融入凉山、服务凉山的宗旨和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根据凉山州政府部门《关于构建干支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拟定了下一步服务凉山的行动计划,助推凉山干支协同发展。

  (一)人才支撑行动计划。对接凉山人才强州战略,每年计划在凉山州招收本科、专科、预科学生1500人,为凉山培养本土人才5600人;培训各级各类技术骨干、管理人才、教师5000人;连续3年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及急需紧缺人才100人。

  (二)专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对接凉山“6+1”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类、教师教育类、康养旅游类、能源类、管理金融类、文化传媒类、信息与智能制造类等支持地方产业发展的具有优势特色的七大专业集群。

  (三)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对接凉山农林牧特色产业,加快特色粮食作物、烟草、菌类、果蔬、养殖等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为“大凉山品牌”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对接凉山环境保护及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湿地保护、稀土利用等研究,服务凉山生态文明建设。

  (四)文化传承创新行动计划。对接凉山州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传媒协同发展中心,实施“凉山彝族传统工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创建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为凉山创建川西南重要文创中心提供支持。

  (五)脱贫奔康助力行动计划。对接凉山州脱贫奔康示范区建设,继续做好美姑、布拖对口帮扶;开展教育扶贫,重点开展“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志愿支教、农业科技扶贫、“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等。

  风正济时,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仍需策马扬鞭。西昌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审慎明笃”光荣传统,发扬“明德、乐学、求实、至善”校训精神,不忘办学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写好西昌学院新时代“奋进之笔”,为把学校建设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彭正松 贺盛瑜)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甲骨文学堂”进校园

  • 足球少年竞技校园

  • 大学生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兰州一线铁路职工汇聚一起进行厨艺“大比拼”

    11月7日,来自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的一线铁路职工汇聚兰州进行厨艺“大比拼”。这次大赛突出精湛厨艺·共建幸福餐桌主题,来自兰州车站、陇南工务段等单位的84名选手参加了大赛。

  • 山东省消防行业技能竞赛在济南落幕

    11月7日,山东省消防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举行。160名消防员们依次进行了消防员破拆攻坚技巧、消防员沿水带进攻救人、消防设施操作员防火卷帘的安装调试、消防设施操作员湿式报警阀组安装调试、消防综合演习五个科目的展示。

教育论坛

  • 艺术教育 鼓励孩子思考与表达

    “在艺术创作中,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是自由的。你可以做一个微小的灰尘,也可以做一个宏大的社会性作品,或者可以用任何的媒介、材料、手段来表达你的想法。”

  • 探客教育 在玩转探索中激发创新

    近日,2019探客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构建全球探客教育共同体,助力青少年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

名人坊

  • 大师风骨泽后学

    今年9月,在南开大学迎来建校百年之际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带领“第101级”新生,重温了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学生们的回答铿锵有力,在会场中久久回荡……

  • 王多明:在“发丝”间游走的“硬核裁缝”

    在中核四零四公司,一张小小的工作台上,焊花四溅,景致与其他焊工工作场景无异,而在这个工作台的主人,却是个“硬核裁缝”——全国劳模王多明。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