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让家长素养与时俱进-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在线教学让家长素养与时俱进

2020-04-14 15:42:14

  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推出“停课不停学”的战略安排,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网上教学,这场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标志着我国在线教学实现了一次重大跨越。全新的在线教育形态,对于学生、老师、家长来说都一件新鲜事,但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挑战。

  出于疫情防控需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在线教育、学生居家学习,享受到了在线教育带来的红利。首先,在线教育突破了时空局限,学校教育服务持续供给,政府教育公共服务得以持续。其次,在线教育助推了教育的优质均衡。以上海为例,上海遴选了上千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录制网课,供全市学生共享。师资打破学校壁垒实现共享,助推了教育公平。再其次,通过本次大规模、有组织的在线教学,师生、家长多方信息素养得到演练和提升。

  但实践中,不少家长调侃:居家学习时不时出现大型“翻车现场”,尤其是在线学习多方不见面,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海量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等遭遇挑战。

  学校教育在线实施、学生居家学习,家长发挥的功能也随之发生转变:要承担起学习环境的规划师、监督过程的班主任、个别化答疑的辅导员、海量信息筛选的信息员、一日三餐的厨师长等职责,这对家长的教育技能、信息素养等带来新挑战。

  部分家长对孩子上网课的焦虑,既是在线教学引发的新问题,又暴露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错位问题。以劳动教育为例,学生在学校学编织、木工等十八般武艺,值日打扫卫生十分积极。但回家后万事不管,家长从“钟点工”变成“全职保姆”,亲子日常难免磕绊。家庭教育越位,主要表现在给孩子的课外补习、作业辅导等方面,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干预、增加负担,孩子消极怠工、磨蹭拖拉,家长焦急。家庭教育缺位,则表现在重学习轻亲子关系,对孩子百般付出但孩子不领情,亲子关系缺乏“黏度”。

  缓解家长焦虑,首先要直面能力危机。信息时代,知识技能由纵向传承变为横向传播,代际超越提前,师长的知识权威地位下降,信息时代的“移民”要勇于向“原住民”学习。要做终身学习型家长,通过家庭教育专业学习,了解、理解、谅解孩子发展的敏感期、学习试错和曲线规律等现象与问题,用专业技能化解孩子成长的烦恼。

  同时,要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共同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性关系,而不要因为异化的功利目标与过度控制,让亲子和师生关系滋生矛盾,进而影响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动力。

  疫情之后,教育将步入以学校教育为主、在线教育为辅的“混合式学习”时代,家校要优化定位,形成育人全力。教师和家长作为教育的双主导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家长不拔苗助长、不越俎代疱、不过度控制;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做好立德树人。同时,家校双方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从学历到学习能力,转而关注学习动力,激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获得自我成长与效能感。

  (作者系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博士 李爱铭)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韩瑞敏

图说教育

  • 北京:高三年级举行试开学演练

  • 战“疫”英雄进课堂

  • 北京十二中高三年级演练开学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特殊的毕业求职季,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接到徐工集团人事部的电话录取通知,江苏大学机械学院2020届毕业生梁瑾松了一口气。梁瑾应聘的是该公司的计划调度岗位。“我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聘岗位偏管理一些,但同时也能够用到专业知识,对于女生来说非常合适。”梁瑾对这个岗位十分满意。

  • 高校专家建议毕业生——要正确定位调整期望值

    昨日,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今年宁夏共有37000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同时,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毕业生还在观望阶段,没有投递简历。

名人坊

  • 乡村教师坚守“麻风村”30余载 见证昔日“禁区”蜕变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大山里,有一个偏僻的村子——落松地村。这里曾经是“麻风村”,没有名字,外人避而远之。直到农加贵来到这里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给村子带来名字,也见证了这里的蜕变。

  • 用“心”守护卫生热线的医学生袁婧怡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大三学生袁婧怡至今仍每天紧盯疫情进展。“我曾是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如果有需要,我还愿意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