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子女的心理成长-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子女的心理成长

2020-03-27 09:44:05

  【新闻随笔】

  援鄂医护人员被誉为“最美逆行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作为医护人员的父亲或母亲义无反顾奔赴湖北,他们的孩子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父母援鄂给孩子心理带来怎样的影响?据报道,近期,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与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联合组成课题组,进行了一项对援鄂医护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援鄂医护人员的英勇行为给孩子们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收获了感动、勇敢和爱心。

  课题组抽取了45名杭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援鄂医护人员子女和51名非援鄂家庭子女,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比较研究。对“疫情期间你最大的心理感受是什么?”这一问题,援鄂医护人员子女的第一选择是“感动”,占48.5%。对于“这种心理感受主要来自什么原因?”这个问题,71.1%的援鄂医护人员子女选择“父母去湖北援助”,42.2%的援鄂医护人员子女选择“战疫一线人员事迹”。课题组认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内心的感动来自于孩子的观察学习。这就启发我们,家长以身作则,社会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同向发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援鄂医护人员子女通过观察其父母所表现的英勇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形成了正强化,孩子从中获得了学习。

  父母援鄂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带来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比非援鄂家庭子女更好。课题组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在“恐怖因子”这一项的得分上,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显著低于非援鄂家庭子女,也就是说援鄂医护人员子女对疫情的恐惧感要显著低于非援鄂家庭孩子,表现得更加勇敢。在儿童阶段,其语言、行为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与其关系最亲近的父母的言行及情绪情感是主要模仿对象,正是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儿童从“生物人”逐渐成长为“社会人”。对孩子的教育,空洞的说教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大话一箩筐不如实事一桩,做好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对于“疫情期间孩子最担心什么?”这个问题,42.2%的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安全”,而非援鄂家庭子女中选择最多的是担心“学习问题”,占35.2%。这些数据表明,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担心父母健康安全的人数显著多于非援鄂家庭子女。这些平时都被父母关爱的孩子,在父母冲在战疫第一线、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倍加珍惜曾经拥有的爱,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还会因分离时间越长变得越加深厚,亲子之间的距离无形中拉得更近了。这启发我们,教育孩子要打“情感牌”,做到以心换心、动之以情,开展“爱的教育”,通过让孩子获得情感体验,把爱心、利他、责任的种子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爱的能力”,继而生发为爱祖国、爱人民的大爱情怀。

  (作者:高亚兵,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心理学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韩瑞敏

图说教育

  • 居家亲子活动欢乐多

  • 体育课开课了

  • 做好防护 重回课堂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疫情对我来说是场成人礼”

    在即将进入社会的关头,这场疫情及其引发的诸多现象,对我而言不啻一场成人礼。虽然前路雾障重重,心灵上的迷茫却少了许多。我希望活得更加深刻、更有意义,希望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如何抓住娃们的注意力,老师们放大招了

    宅家网课已一个多月,孩子们对网课的新鲜劲儿过了,渐渐有了“审美疲劳”,家长们也陆续复工了,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网课效果不打折扣?这,成为了老师们每日的“灵魂叩问”。

教育论坛

  • 北京线上招聘 武汉地区毕业生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积极消除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工作的影响,对接疫情严重地区开展就业帮扶,本市网络招聘月活动将进一步组织系列主题专场招聘活动10余场。

  • 志愿服务是历练青春的特殊一课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众多大学生纷纷加入“逆行者”的队伍中,成为光荣的志愿者。

名人坊

  • 盖钧镒:奋“豆”不止

    20多年收集到1.5万余份大豆地方品种。1998年,建成世界第三大大豆种质综合性状数据库,其规模仅次于中国国家种质库和美国农业部的大豆种质资源库,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三。

  • 高三学生用素描记录方舱生活

    27日,来自贵州的李兰护士收到一幅素描画,画中的李兰正悉心照顾病患。画的作者是武汉东湖中学高三2班的彭昕烨。小彭2月6日第一批进入武昌方舱医院,他将方舱医院温暖的瞬间画成素描。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