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家教亲子

“对不起,我没考好” 父母的回应 影响孩子的未来

2020-01-07 10:50:14

  关注他的成长和进步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怎么别人能考好你考不好?”

  “别人都能考满分,你考个98算什么?”

  ……

  有一项针对初中生学业的调查显示:62.71%的学生表示,在学习方面“最不希望父母总拿我和别人比”。父母首先要清楚的是,孩子的学习动力应该来源于自身想要变优秀,而不是为了超过别人、在竞争中取胜。总拿孩子和别人比,会严重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也会把压力和焦虑传递给孩子。

  去年11月,江苏周先生拉了一车烟花在镇上燃放,为了庆祝孩子考试考7分,大家都感到很困惑。记者采访周先生,他说孩子成绩一直不好,经常考0分,得知这次考了7分,作为激励便开车带孩子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在附近找了块安全地带燃放。他还告诉记者,孩子现在自己激励自己,前两天考试已经考到57分了。

  周先生坦言,因为这次的激励,孩子现在也十分懂事,主动进步,他燃放烟花的初衷也就达到了。网友不禁纷纷留言感叹:“这个爸爸的教育方式真的好!”

  你可以这样做 不管孩子考得怎样,父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上,发现孩子点滴的变化和进步,给予肯定,这是孩子自信的来源。然后引导孩子学会反思,不断改进,完善自我,孩子才能专注自己,为自己学习,为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

  成绩背后的东西更重要 针对问题制订计划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个视频:餐桌上,哥哥得意地向父母汇报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数学90分,英语85分……”有些飘飘然。妈妈听完淡淡地说:“你应该更认真对待学习。”而弟弟一直捏着桌底下一张60分的试卷,紧张、沉默。直到妈妈看到弟弟的成绩,准备发怒时,却突然想到有天晚上撞见弟弟在房间里认真地做着练习题,小手不断地揉着疲倦的眼睛,强忍着睡意努力保持清醒的样子。想到这里,妈妈释然了。她给弟弟碗里夹了菜,又给哥哥夹了,称赞弟弟和哥哥做得都很棒。

  这位妈妈是智慧的,她不会因为一次的成绩就判定孩子如何,懂得看到孩子成绩背后的东西和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其实,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检验,并不能决定或代表什么,只能反映之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生,成绩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这样做 我们更应该去看到孩子的成绩反映出什么,帮孩子分析,是粗心大意、练习不够、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学习能力、方法问题;抑或是生活或人际交往上的因素影响了学习,这些都需要家长与孩子平等耐心地沟通。

  父母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在学习上对孩子包办太多、控制太多,还是因为忙而疏于引导,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等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跟老师谈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孩子的学习,不怕出问题,最怕的是问题被掩盖。发现问题后,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实际行动,制订计划,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通过适当的监督和引导,真正解决问题。(文/钱志亮 北京师范大学)

1 2 共2页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韩瑞敏

图说教育

  • 冬闲培训忙

  • 9国冰雕高手 哈尔滨赛技艺

  • “双导师”助力人才培养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成都市总为优秀职工创客颁奖

    日前,成都市总工会为2019成都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大赛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颁奖,同时公布了2019年第二届“百佳”职工创客明星评选活动结果,授予赵吾阳等118名优秀职工创客“成都市‘百佳’职工创客明星”荣誉称号。

  • 劳模工匠精神“点亮”杭客大课堂

    “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1月6日上午,被誉为“管道医生”的浙江绍兴柯桥排水公司维修技术总监丁卫松走进“杭客大课堂”,与100余名杭州客运段干部职工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大家爱岗敬业。

教育论坛

  • 给学生有温度的评语

    评语作为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平台,反映了老师的基本素养,代表了学校的形象。每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来说,只是班上的几十分之一,而对于家长来说,却是他们的全部。给学生写评语,看似小事,其实关系重大。

  • 学历教育+技能培训 春秋航空、开大航院携手助红河居民实现“蓝天梦”

    春秋航空、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以下简称“开大航院”)6日联合在沪启动云南红河“蓝天筑梦”计划,面向红河建档立卡居民,开创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对口扶贫新模式。

名人坊

  • 胡泽洋:与时光赛跑的“轮椅男孩”

    天才蒙蒙亮,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生都裹紧了运动服,来赴这场每周早训“约会”。田径场上,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在训练队列的停止间转法时,一个男孩坐在轮椅上,为了跟上班里同学的步伐,拼命地转动车轮。

  • 陈能宽:不远万里听“反调”

    1987年4月,64岁的陈能宽迎来科学生涯中的第二次转折,出任原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863—410主题)的首任首席科学家。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