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教育基地里的精神传承“秘诀”-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

一座教育基地里的精神传承“秘诀”

2020-11-17 07:20:2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挂牌三个多月,大庆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吸引三万人次参观——

  一座教育基地里的精神传承“秘诀”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夏天

  2010年,上海世博园,石油馆门前的长队常常一眼望不到边。该馆因为风格独特、设计新颖,引起了许多人的浓厚兴趣。

  如今,这个展馆早已回到因油而兴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并有了一个新名字——大庆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教育基地”)。

  由大庆市总工会打造的这个基地,挂牌3个多月来,凭借精心设计、巧妙搭配和互动交流,吸引了3万人次来参观学习。

  这个在世博会石油馆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为何如此引人注目?

  展览里的“小彩蛋”

  走进教育基地,迎面就是一块电子屏幕,播放的内容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由来。

  类似的屏幕,在教育基地一共有3块,造型都如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强调,油田要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我们通过大屏幕造型这个细节,向参观者传递这一信息。”教育基地讲解员郭婷讲述着这个“小彩蛋”。

  不是枯燥地呈现、单一地灌输,而是用看得到更看得懂、记得住的鲜活表现方式,将先进思想、重要理念传递给参观者,这是教育基地的特色。

  大庆市委副秘书长、市总工会主席袁晶告诉记者,基地在建设时就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融合到场景设置中,结合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题的多种艺术作品,活化教育形式,强化教育效果。

  记者在一条狭长走廊看到,上方悬挂的数字年份从1959年到2019年,每10年为一个单元。在每个单元驻足时,两侧的图片展示的是一代代大庆产业工人的工作场景,还有大庆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

  “刚才走过这条长廊时,我看到一张老照片,是第一代石油工人坐在荒原上,用铝盔盛饭吃。”来基地参观的大庆市第四医院职工凡举告诉记者,看到这张照片,他不仅明白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中唱的“头戴铝盔走天涯”是什么意思,更深刻理解了什么是铁人精神、什么是大庆精神。

  跨越几十年的“对话”

  教育基地的一个穹顶型展馆内,一名快递小哥和铁人王进喜有了“面对面”的机会。

  这个展馆内有100块不停闪烁的屏幕,这里正在展出的是从大庆历年来各级劳模先进人物中精选出来的100名先模人物的事迹。这些跨越年代、行业、年龄的先模人物及其事迹,生动展示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这片沃土上是如何扎根成长、代代相传的。

  铁人王进喜屏幕的对面,展示的是百世快递大庆市高新区站点快递小哥、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建鑫的事迹。正在参观的黑龙江省海国龙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文章感慨道:“这是跨越几十年的‘对话’,这个‘对话’向我们展示了大庆从一个因油而生、一油独大的城市,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成为不断转型、后劲十足、多元发展的城市。”

  “保持发展劲头,需要大家不断努力,而不是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自满自足。”陈文章说。

  “一部大庆油田的开发史,也是大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史,更是产业工人的奋斗史。”教育基地负责人邹凌峰介绍说,在布展之初,他们就谋划将三部历史的发展脉络交汇点突出出来,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日前举行的大庆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强调,全市上下要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主题,突出“转型发展全面振兴”主线。

  实现转型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来落实。

  当前,黑龙江省各级工会都在围绕省总工会提出的工作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活动。在教育基地的一块大屏幕上,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开展的劳动竞赛照片、视频,轮番播放。

  “只要有新的劳动竞赛结束,有新的冠军产生,他们的照片都会出现在这里。”讲解员告诉记者。

  把“传家宝”带回家

  低头写领悟,抬头看屏幕,扫描二维码,分享新感触。

  教育基地有这么一个地方,每位参观者都可以拿着电子笔在屏幕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写完后抬头看屏幕显示自己书写成果的时候,还可以拍下一张参观留念的照片。

  无论是书写生成的图片还是合影留念的照片,都可以通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下载到手机上,方便大家在网上“晒一下”。

  这种融入带来的互动,让参观者在寓教于乐中进一步学习领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

  “大家注意看,你们合影的背景是什么?”讲解员的一句话引得刚刚合过影的参观者再次打开图片查看。原来,合影背景墙上写的是“六个传家宝”——这是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之初,通过对第一代石油工人在荒原上战天斗地、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艰苦朴素抓生产的行为总结而形成的六种精神。直到今天,这六种精神还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大家把这经过历史实践打磨的‘六个宝’带回家,帮助我们每个小家庭蓬勃发展,幸福满满。”讲解员的一席话,引得大家掌声阵阵。

  在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让大家通过融入方式感受精神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类似的融入还有很多——

  在教育基地环形合影区,参观者不仅可以合影留念,还可以抬头看着歌词集体合唱爱国歌曲;4D影厅内,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石油的来之不易;会战餐厅里,参观者可以坐在传统的长条木凳上,一边看着胶片播放的老电影,一边吃着忆苦思甜饭……

  不仅如此,教育基地还联合当地文化部门,通过排演跟产业工人相关的主题话剧、专场音乐会,提供多种多样的“菜品”。不同单位可以通过“点菜”方式,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教育基地还设立了直播间,通过网上传播的形式,让教育基地的作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不断延展、延伸。

  如今,大庆市总工会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被黑龙江省总工会确定为“黑龙江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宋希斌在参观教育基地后强调,要把总书记关于“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大庆依然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思想教育基地的核心内容,要深入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思想内涵,形成思想体系,激励一代又一代新型产业工人成长,助力龙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编辑:郑鑫

图片新闻

职教

  • 一座教育基地里的精神传承“秘诀”

    2010年,上海世博园,石油馆门前的长队常常一眼望不到边。该馆因为风格独特、设计新颖,引起了许多人的浓厚兴趣。如今,这个展馆早已回到因油而兴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并有了一个新名字。

  • 以“互联网+教育”支撑高位均衡发展

    地处西部内陆的宁夏,由于受区域发展不利因素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比较突出。2018年7月,教育部确定宁夏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以来。

评论

  • 非学历高等教育要找准自身定位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意见,要求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不得单独使用“大学”“学院”字样,而要明确加上“专修”“研修”等限定词。

  • 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三关”

    “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网络上不时能看到一些毕业生的留言。

资讯

  • 川渝两地女职工跨区域切磋茶艺

    近日,2020年四川省总工会“我学、我练、我能”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都江堰市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来自不同行业的71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

  • 文明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伟大梦想的承担者、圆梦人。建设文明校园,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激发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