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团扇歌》-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团扇歌》

2020-06-16 15:02:24 来源:金陵晚报

  辛明水

  天气炎热了,想起过去夏日乘凉,扇子不离手的情景来。扇子,在中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有的说起源于周武王时,有的更说起源于舜、禹时代,据《古今注》记:“五明扇,舜作也……汉公卿士大夫皆用之……”晋人张载,《羽扇赋》云:“有翔云之素乌,休自然之圣洁;飘缟羽于清风,拟妙姿于白雪。”羽扇很美,拿在手里显得十分潇洒,名士儒将都少不了它。设想,诸葛亮手里没有羽扇,也就会失去几分风流和神奇。这是羽毛扇。还另有一种扇子用绢、素、绫、缯等丝织品为面料制成的,称为纨扇,又称团扇、宫扇、合欢扇。南齐著名诗人江淹有诗曰:“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关于扇子的诗歌,最早的一首大约要算西汉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说明那是洁白的丝织品做成圆圆的扇面,正如同一轮皎洁的明月。大概因为扇面的圆象征着人间的团圆,故称为“合欢扇”。白团扇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不仅是实用的驱暑工具,而且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以团扇为题,创作了不少诗歌,抒发情怀,也有人谱曲唱之,兴盛一时,脍炙人口。

  桃叶写过三首《团扇歌》

  桃叶渡是青溪和秦淮河汇合处的一个渡口,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曾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而得名。《图经》云:“桃叶者,王献之爱妾也。其妹曰桃根。”东晋时,秦淮河远比现在宽很多,而且水流湍急,桃叶经常渡河来相会,王献之担心其安全,就亲自到渡口迎送。并作《桃叶歌》“缘以笃爱,所以歌之”。此歌共三首,《隋书五行志》仅录一首:“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是发生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故事了,王献之所写《桃叶辞》一曲,直抒胸臆,不事雕饰,韵味明朗而欢快,流露了他对桃叶真挚的情爱。爱妾桃叶写了三首《团扇歌》来酬答:“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另外二首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她将白团扇赠给情郎,希望他不要忘记他们的恋情。显然,桃叶以团扇自况,愿此生幻化作盛夏的清风,追随情郎到永久,道出了一个柔情似水的善良女子的心态。想当年他们在莺啼十里的秦淮,或微醉泛舟,如粉蝶飞舞;或肩披落英,漫步长堤,如琼宫仙侶。这渡口,铭刻着他们如梦如歌的岁月……

  七宝,指扇上镶嵌的各种珍宝。后来南齐丘巨源有,《咏七宝画团扇》 云:“表里镶七宝,中衔骇鸡珍”(一种珍贵的犀角)。白团扇面上,可以题诗,可以作画。丘巨源诗便说:“画作景山树,图为河洛神。”有风景,有人物。南齐著名诗人江淹,《杂体诗,班婕妤咏扇》也说:“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动摇郎玉手”一句中的“玉手”,形容手之白晰,“玉手”该形容女子才对,怎么安到男人身上呢?其实,六朝京城建康(南京)当时男性的审美趣味,和今天的女性差不多,他们有涂脂抹粉的风气,甚至“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世说新语,容止》)。梁朝全盛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颜氐家训,勉学》)《世说新语,容止》还记载着,名士王衍,“恒捉白玉柄尘尾(拂尘),与手都无分别”。这也是赞美其手洁白润如玉,正和桃叶称其团扇郎的手为“玉手”是一样的。

  婢女咏唱《团扇歌》

  在东晋的建康(今南京),还有一曲《团扇歌》在民间流传。关于此曲还有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家公子王珉,“风情秀发,才辞富瞻”(《世说新语,赏誉》),官至中书令。他与嫂子的婢女谢芳姿相爱,情好甚笃。嫂子知道后,很是不快,有一回捶打芳姿,打得很凶。王珉之兄王洵出来劝阻。芳姿本来擅长歌唱,嫂嫂便令她歌一曲,说唱得好便饶过她。芳姿应声便唱了起来。其中有一首道:“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郎”即指王珉。为何以“白团扇”起兴呢?因为王珉有个习惯,就是手中常常捏着一柄白团扇。据说《白团扇歌》便是这样诞生的。公子和婢女相爱,婢女不顾一切,在主人面前唱出这段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主人也因这首歌而宽恕了她。

  梁武帝萧衍《团扇歌》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武兼备、博学多通的皇帝。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六艺”包括,“礼(德育)、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战车)、书(书法)、数(数学)”,堪称文武全才。他曾写过一首《团扇歌》:“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作者没有直接点明执扇者是女子,但从其描写看,无疑是位漂亮的少女。“清风任动生”,是说她轻摇弱腕,清风便随着她柔和的动作徐徐而来。“娇香承意发”中“娇”字本来常形容女性神态、声音的柔美。萧衍的《凤笙曲》“弄娇响,间清讴”形容笙乐,这里,“娇香承意发”则形容香气。那香气柔美动人,又是由娇柔的女子身上散发出来,故“娇”字用得很贴切,更觉有新鲜感。“承意发”,似乎那“娇香”是顺着美人的心意而散发的; 亦是美人摇扇,有意要将衣香、体香散发出去。这样来写女子心理,真是极巧妙、极细腻的。当然她自己不会托出这一番心思,实际是诗人自己的体会和想象,是他自己感受到的诱惑。萧衍的团扇诗,描绘出一种脂香粉腻、艳冶娇媚的女性美。记得苏东坡写过一首词《贺新郎》也写了美人与团扇:“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虽然也是娇柔的形象,但是,“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的石榴花映衬之下,却分明显示出高洁,其格调自与萧衍笔下的女性迥然不同。团扇在女子手中,显示的风韵也很有情趣。

  梁代诗人何逊也写过一首:“纨扇已新制,荡妇复新妆。欲掩羞中笑,还飘袖里香。”荡妇并非现在所谓,“淫娃荡妇”。汉代古诗有云:“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游子)妇。”“荡妇”之语即由“荡子妇”而来。但在南朝诗中,常用此语指,“倡家女”即为歌舞伎女。“欲掩羞中笑”,写她娇媚地笑着,又不好意思,故以扇掩面。“还飘袖里香”则是说摇扇之时,衣香、体香因风飘散,很是诱人。这首团扇歌写得也挺有趣味。

编辑:高爽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