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抗美援朝:一个时代的晴雨表-中工军事-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观察

知识分子抗美援朝:一个时代的晴雨表

2020-09-23 09:33:56 来源:解放军报

  董 强

  这段日子,伴随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国各地的高校陆续开学了。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位新生在了解学院名人历史时惊讶发现: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时候,清华大学建筑学家林徽因曾亲手缝制骆驼毛棉背心,送给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将士御寒。

  无独有偶。当年,南京大学教授方光焘不仅送儿子参军,还批评儿子参军只想当空军的“个人主义”思想。而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刘百川教授带头送子参军,则成了广大军民学习的模范。

  回望70年前,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家喻户晓的时代口号感召下,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面孔勠力同心,援助友邦,共御外侮,“打仗当英雄,劳动做模范”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追求。在这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知识分子抗美援朝的热潮和壮举赢得了社会各界敬重。

  那个时候,青年学生参军参战,就像抗战时期背着行李、燃着希望奔赴延安一样,一度曾有“十万学生兵,披上新戎装,跨进军干校,掌握新武器,打击野心狼,卫国保家乡”的说法。一则史料显示,在1953年12月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解放军总干部部在作专题汇报时介绍:抗美援朝3年来,全军共接收知识分子337383名。这具体到个位的数字,实际上也提供了一个佐证,当年“十万学生兵”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说法,准确统计达33.7万人之多。

  抗美援朝战场上,知识型指战员出奇制胜,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屡尝败果。担任116师师长的汪洋毕业于陕北公学,是一位熟读《孙子兵法》的儒将。云山之战,中美王牌军首次对决,他指挥3个团与美军短兵相接,白刃战、肉搏战打乱了敌人的阵脚。纵观整个朝鲜战场,知识分子出身的军、师、团级指挥员,创造过不少经典战例。半个世纪后,头上顶着大韩民国唯一“名誉元帅”桂冠的白善烨访问北京,这才知道与他在云山执戈厮杀的中国将军汪洋,当年只有30岁,是指挥千军万马的一师之长。志愿军队伍里的知识型指挥员,让白善烨由衷钦佩。

  后勤保障“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上,知识型保障员同样智勇双全,常常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深感意外。停战谈判桌上,美军代表看到就近的志愿军居然都穿上了新冬装,脸上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当时,143万套冬装前运时火车受阻,志愿军司令部组织全军二线部队,实行长区段倒运。“学生兵”发明的“拉网式”清障法发挥了大作用,“联合国军”投掷大量的定时炸弹、蝴蝶炸弹、四角钉等破坏性武器被高效精准清理,使志愿军指战员入冬前领到了新冬装。

  列宁曾经说过,知识分子“是一个出色的晴雨表”。回望历史,知识分子抗美援朝,只是全国军民抗美援朝的一个生动缩影,它代表了全国广大军民高昂的爱国情绪、坚定的民族自信。

  知识分子抗美援朝的生动实践,也给今天的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今天,知识分子绝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有自觉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局限,主动告别“书斋气”,乐于到群众中去,敢于到火热的现实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强大的创造和创新活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知世界之晴雨,在大是大非中站稳立场,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搏风击雨。

  知国家之晴雨,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才干,才能更好地为百姓遮风挡雨。

  知时代之晴雨,在迎接挑战中防患未然,才能更好地为民族栉风沐雨。

编辑:郑鑫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