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布哈:让初心大爱洒满凉山彝乡-中工军事-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军民

扶贫干部布哈:让初心大爱洒满凉山彝乡

2020-08-27 07:35:17 来源:央广军事

  央广网8月26日消息(记者常璐) 雨后的梭梭拉打村掩映在云雾之中,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村幼儿园传来朗朗读书声,路旁整洁的渠道里流水哗哗远去……在这个深山里的彝族村落,许多人都记住了他——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梭梭拉打村驻村扶贫干部布哈。

雨后的梭梭拉打村。常璐摄

  “作为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宗旨;作为一名军人,履行好上级赋予的使命任务是职责所在;作为一个彝族人,回报生养我的家乡,助力同胞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梭梭拉打村驻村扶贫干部布哈

  眼前这位朴实的彝族少校军官,向记者讲起他定点帮扶梭梭拉打村的感受时,黝黑的脸上早已写满了自豪和担当。很难想象,这位从大凉山深度贫困地区走出的彝族汉子,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9年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观礼。

布哈受邀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现场观礼活动

  7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3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布哈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代表,格外引人瞩目。

  “八一”这天,我们跟随着布哈,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来到这个大山里的彝族村寨——梭梭拉打村。

  “因为爱所以爱,

  感受阳光的温暖更懂感恩”

  梭梭拉打,彝语意为长满杉树的沟谷,它所在的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这里是大凉山的腹地,群山环抱,地广人稀。长期以来,昭觉县一直戴着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两顶“帽子”,备受全国关注。梭梭拉打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曾经的梭梭拉打村

  布哈的家乡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与梭梭拉打村所在的昭觉县一样地处大凉山腹地。布哈至今记得,他7岁那年母亲查出癌症晚期,父亲变卖家产带着母亲四处求医,本不富裕的家庭逐渐变得一贫如洗。后来父亲为偿还欠下的巨额债务,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生计。哥哥姐姐虽尚未成年,却早早成了家,布哈从此过上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

  谈及过去,日子虽苦,但布哈眼中依然充满了希望。

  布哈母亲去世后,乡亲们总是把背几十公斤土豆、走了十几里山路才换来的零钱塞到他手里,为他凑齐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贫困的感觉与在摆脱贫困过程中受到的关爱,几乎充满了布哈少年时代的全部记忆。

  家乡的村寨里,年轻人基本上在十六岁左右就成家生子,但布哈不想就此顺从命运的安排。“要走出大山,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回报帮助过我的乡亲”,逐渐成为那个彝族少年越来越清晰的梦想。

  这个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穿的贫困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最终以甘洛县文科状元的好成绩被成都理工大学录取。

  “感恩是我人生路上唯一的行囊。”这是布哈在大学期间最喜欢也最常说的一句话。

  他说:“我读了20多年书,只交了很少的学费,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为我解决了大部分费用;基础教育薄弱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及照顾政策,助我如愿走出大山,进入理想的大学;一个来自大凉山彝族山寨的贫困生,成长为现在的正营职军官,我已数不清组织上对我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009年,布哈大学毕业后,入伍迈进军营,从一个贫困生成长为武警军官。质朴的布哈始终牢记党恩,把个人命运与党、国家和部队建设紧紧联在一起。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是党员、军人的初心”

  驻村扶贫,不能没有扶贫干部。因为有民族和语言优势,生于斯长于斯的布哈主动请缨。

  布哈深知,精准挖掘致贫根源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他进村驻点后的第一件事,就要依照“找准穷根”要求,走家串户、访困问需。

布哈走访贫困户

  两个多月时间,布哈走遍了全村522户家庭1779人,逐一确认并为152户609 名贫困户建档立卡。

  一天下午,布哈在走访途中遇到了一个喝醉酒的村民,一看到他便吼道:“这么多年了,你们天天来扶贫,但我啥子都没有得到,我不欢迎你们!”

  醉汉是村里的贫困户尼惹尔日,家里住房残破不堪,四处漏风漏雨,虽然村里已将其列入民俗村统一改造规划,但整修改造还得再等一阵子。只会种地的尼惹尔日,愈发对生活感到绝望,成天只知在家酗酒。

  同样作为彝族人的布哈,对这种“懒汉思想”深恶痛绝,立即回应道:“扶贫不会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但‘靠着墙根晒太阳,伸手等人送小康’,丢的不只是你一个人的脸,是我们梭梭拉打村,甚至是整个彝族人的脸!”

布哈走访村民,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了解到尼惹尔日的情况后,布哈一边向支队汇报,一边帮助他寻找工作。为了能够早一天解决问题,只要村里的事一忙完,布哈就带着尼惹尔日往县政府、乡政府跑。谈及此事,时任四开乡乡长马秀英钦佩地说:“梭梭拉打有这样的扶贫干部,乡亲们一定能早日过上好日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3天后,规划方案调整,布哈立马带人对尼惹尔日的住宅进行改造整修,还为他在砖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看着眼前比自己皮肤还黑、又肯出力的汉子,尼惹尔日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泪水止不住地流,曾经满腹的牢骚话换成了一句句的“卡沙沙(谢谢)”,表示要请布哈监督他戒酒,从此开始新生活。

  梭梭拉打村基础设施薄弱,封闭导致落后。民生福祉的改善,需要撸起袖子一砖一瓦地干。

布哈在田间地头与贫困户聊天

  过去,梭梭拉打村进村入户路都是泥巴路,遇有下雨就泥泞不堪、一步三滑,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布哈主动挑起参与修建入户路的担子,2个多月没回一次家,天天吃住在现场。有一天夜里突降暴雨,担心刚修好的路基被冲毁,他冒雨趟水查看,不小心滑倒在地,摔伤头部,一度昏厥。

  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乡亲们眼含热泪地说:“武警为了给我们修路太拼命了,真是感谢共产党、感谢子弟兵呀!”

  梭梭拉打村村长尼惹尔从曾问布哈:“不晓得你这样做,图个啥?”

  当时已经成长为副大队长的布哈认真地回答:“我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啊!做这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造福彝乡是快乐的事,

  我找到了人生价值”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村访户,布哈感到,一个地方要想彻底脱贫,教育扶贫是治根本管长远的方法!他坚信一个道理——脱贫奔小康这条船,最终的走向取决于青年一代。让红色基因和文化知识成为照亮大凉山的火把,让山里孩子的成长进步紧随时代的变化发展,才是建设美丽大凉山的百年大计。

村幼儿园中正在上课的彝族儿童。常璐摄

  布哈了解到,梭梭拉打村目前在校大学生有16名,其中15个家庭经济非常拮据,经常为学费生活费犯难。布哈积极向总队领导汇报,不久,“武警励志奖学金”设立,15名家里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全部被确定为资助对象。与此同时,在布哈的奔波倡议下,官兵自愿捐款为村里的中小学生设立了“爱民助学金”,一部分用于奖励学习成绩突出者,一部分则用于补助贫困生家庭。

  以前,梭梭拉打村只有一个幼教点,40多个孩子挤在两间阴暗简陋的教室里。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布哈,在写给总队的脱贫帮扶建议中,他将援建幼儿园作为民心工程积极呼吁。

  2019年9月,武警爱民幼儿园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容纳200多名孩子接受高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

布哈向幼教点的孩子们讲述名人故事

  孩子们的成长,将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十余年来,布哈付出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努力,也收获了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幸福。

  在一次次的付出中,布哈对“奉献”二字有了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能付出是一种幸运,被需要是一种价值。

  “深度扶贫,

  必须搭上现代化发展方式的快车”

  作为深度贫困村寨,梭梭拉打要想尽快脱贫,必须搭上现代化发展方式的快车。布哈因地制宜,带领群众精选形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让“规模化生产+”模式成为撬动脱贫致富的杠杆。

彝族刺绣。常璐摄

  “彝绣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希望,更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弘扬与传承。”为此,布哈4次拜访昭觉县民间彝绣专家阿合久都和中国彝族服饰收藏家阿吉拉则,请他们指导培训村里的绣娘,帮助贫困群众增富减贫。

  布哈邀请专家教学指导的消息传开,曾想放弃的绣娘贾巴伍呷重新拿起了手中的针线,半个月时间,技艺便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后来县里的彝绣大赛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在贾巴伍呷的带动下,村里百余名绣娘加入了彝绣队伍,连73岁的老阿妈惹伍甲莫都加入了进来。能绣则绣,能剪则剪,能捻线则捻线,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一条条美丽的刺绣在梭梭拉打源源不断制造出来。

布哈和村民一起跳舞。常璐摄

  2019年4月10日,唯品会携手“非遗扶贫联盟”设计师一行,前来昭觉县进行彝绣采风,布哈全程陪同,主动介绍武警四川总队帮扶梭梭拉打村的“三年规划”和村里彝绣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布哈的真诚、爱心和专业,打动了唯品会采风组一行人,梭梭拉打村最终成为唯品会全州唯一的彝绣项目合作村。通过采取“非遗+时尚+电商+扶贫”的模式,全村发展刺绣,每年人均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

  梭梭拉打村有着丰厚的林地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各类花卉的花期非常长,是养殖蜜蜂的天堂,每年从各地来到这里追花期、养蜜蜂的蜂农不计其数。得知这一情况后,布哈动员梭梭拉打村的大学毕业生俄洛瓦达返乡创业,并动员村民成立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蜂农+贫困户”模式,发展壮大梭梭拉打村的养蜂产业。

  如今,养蜂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并在不断地为梭梭拉打村的贫困户带来收益。

布哈和村民展示养蜂成果

  河川密布、群峰耸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自然因素,造就了凉山丰富的物产资源,苦荞便是其中一种。然而,一系列问题使得传承了上千年的彝家苦荞鲜见于市场。布哈发动亲朋好友和公益人士,一起寻找愿意与梭梭拉打村合作的苦荞产销公司。他们寻遍西南地区省份,一次次打电话、登门拜访谈合作,最终,夸克公司被布哈的坚持和真诚打动了。公司采用包销的形式助力梭梭拉打村脱贫致富,村民按公司品控标准种植出来苦荞,生产多少公司收购多少,不但确保了村民的收益、解除了村民生产的后顾之忧,还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

  回首十多年的扶贫路,布哈坦言:“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去做的事,但是党、国家和部队却给了我莫大的荣誉!现在,我的内心满是感恩。我要带着这份感恩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布哈深知,包括梭梭拉打村在内的彝乡村寨,正在发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且令人兴奋的变化。这种惊人的变化,呼应着中华民族向富向强的脉动,也辉映着人民军队爱民为民的初心。

编辑:高爽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0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