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总在行动里-中工军事-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军民

家国情怀,总在行动里

2020-08-15 14:05:19 来源:解放军报

  家国情怀,总在行动里。爱国拥军,尽在不言中。

  今天,我们推荐两位拥军人物的感人故事。他们一个是退休教师,一个是转业军人。他们岗位不同,却有着一样的爱国情怀;年龄有别,却拥有共同的拥军行为。在此,谨向他们致敬!

 

  退休教师华再清

  带领数万学生投身拥军

  ■武 安

  7月2日,江苏省常州市委宣传部发布“常州最美拥军人物”候选人名单。不出人们所料,华再清榜上有名。

  华再清很普通,他是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一名退休教师。华再清不简单,他在“爱军、学军、拥军、颂军”上花费了不少心血。

  上世纪80年代,华再清响应国家号召,将儿子送往部队当兵。从此,他便与拥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子到部队不久写信诉说部队生活艰苦,还流露出当兵吃亏、不如早脱军装的念头。华再清看信后眉头紧锁,赶忙到附近几户军属家串门,了解到许多新、老战士有相似的想法。

  “思想不稳,何以固长城?”作为一名战士的家长、光荣的人民教师,华再清心头沉甸甸的。他立即拿起笔来,以一位普通家长的身份,向全团战士家长发出倡议书《让孩子安心军营多作贡献,家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团党委接信后,立即向全团战士宣讲,并将这个倡议书打印千余份寄到每名战士家中。

  四面八方的战士家长接到倡议书后,纷纷寄去家书,鼓励军中儿郎安心服役,争当合格军人。一时间,这个团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活跃,练兵热情高涨,团队被原南京军区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团”,“华再清发倡议书”获评该团1988年度“十佳新人新事”榜首。

  前些年,华再清了解到一些战士不熟悉歌谱,就在教学之余挤出时间,把小学到初中共18册音乐书上的简谱识谱知识摘录下来,用钢板刻写,油印了上千份手册。寒假一到,他打起背包,来到儿子所在部队,将手册分发给战士们,并利用战士们休息时间教学。

  后来,华再清每年从新华书店邮购战士们爱唱、新出版的歌本,《党啊,亲爱的妈妈》《红军不怕远征难》等81种歌本,倾注了华再清对子弟兵特殊的感情。近年来,华再清自己又编辑了战士们爱唱的100首军歌歌本——《献给最可爱的人》,利用节假日到共建部队为官兵教唱。

  2002年,华再清一家由以前两代人拥军发展到三代人拥军,儿子、女儿,孙女、外孙纷纷加入拥军行列。

  为了让学生“学习解放军,当好接班人”,华再清倡议成立“少年军校”。“东安中心小学少年军校”被正式命名为“武进区第三少年军校”后,华再清被任命为军校政委。学校仿效部队建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请驻军官兵为校外辅导员。

  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华再清还发起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军属联谊会”,专门为军人和烈军属排忧解难。武进区湟里镇平均每年有30多名青年入伍。新兵送走了,牵肠挂肚的华再清把期待和关心倾注到一封封信中,辗转邮寄给每一位家乡子弟兵,鼓励他们安心服役,为祖国争光,为家乡添彩。

  有一年,华再清一名学生参军到部队,不到半年时间就泄劲了。他在给华再清的信中流露:“部队考军校很难,我一心想上军校的希望破灭了,我这个兵算白当了……”华再清接信后的当晚,立即给这位姓蒋的学生复信劝慰、勉励。可华再清收到的回信仍是原来的“腔调”:“道理我都懂,可你能让我上军校吗?”华再清接二连三去信,反复开导,终于打开了小蒋的心结。后来,小蒋成为连队一名出色的卫生员,光荣地入了党。自“军属联谊会”成立后,华再清已为100多个“光荣之家”及50多名战士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

  华再清还带领少先队员唱好拥军“四季歌”:1月向“光荣人家”拜年,2月向东安籍战士寄“精神年货”,3月学雷锋做好事,4月祭扫革命烈士墓,5月组织“红五月”军歌比赛,6月请共建部队官兵来校作报告,7月举办军事夏令营,8月慰问共建部队官兵,9月买月饼送给军属,10月重阳节买蛋糕慰问烈军属老人,11月组织“红领巾”宣传队宣传征兵,12月敲锣打鼓送新兵。

  这几年,征兵时间变了,华再清及时调整拥军“四季歌”的月份安排。30多年来,他已先后带领几万名学生拥军,向军人发出慰问信10万余封,寄赠书籍、文体用品等慰问品价值10万余元,为烈军属做好事10万多人次。

 

  司法所长欧阳兆堂

  帮烈属复原烈士“容貌”

  ■汪 晨

  6月7日,欧阳兆堂接到电话:与姚存林父亲姚钧鑑同在一个连队的指导员朱步松可能健在,约90多岁。

  这个电话,让欧阳兆堂久久不能平静。

  欧阳兆堂是一名老兵,现任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司法局铁心桥司法所所长。从部队到地方,他连续13年帮家住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的抗美援朝烈士家属、79岁的老人姚存林寻找父亲线索、解决生活难题,并成为忘年之交。

  2006年9月,原南京军区筹建军史馆,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史料。2007年的一天,当时在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工作的欧阳兆堂,收到一封来自安徽省歙县、时年66岁的姚存林的一封来信。

  姚存林在信中说,想寻找抗美援朝烈士、父亲姚钧鑑的线索。姚钧鑑是歙县人,1949年春天当兵。从家信中得知,姚钧鑑参加的是第三野战军30军88师,1950年11月入朝参战。1952年2月23日,他的最后一封来信落款是“第九兵团廿六军八八师二六二团一营三连”。

  姚钧鑑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再也没有回来。姚家没留下一张姚钧鑑的照片,父亲的容颜在子女们心中几乎没有痕迹。

  “接到姚存林的来信时,我心里五味杂陈。姚钧鑑入朝参战牺牲了,他的子女竟然连父亲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欧阳兆堂至今唏嘘不已。

  从那时起,欧阳兆堂开始为姚存林寻找线索,没想到一找就是13年。

  欧阳兆堂查找各种军史资料档案,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在网络上发帖子、发微博救助,尝试了能够想到的所有方法。遗憾的是,没得到任何有用的线索。

  “在网上各种论坛,我也发了帖子。微博火起来以后,我连忙注册,发微博征集抗美援朝时牺牲烈士的照片,但真的很难找。偶尔有人回信,也多是老同志表达关注的心情。”

  欧阳兆堂相信,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我到山东烟台征集史料的时候,遇到志愿军女干部,很想念抗美援朝中的女战友,可惜找不到了。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名叫王玉英,我协助她写了篇文章,发表在江苏、山东等地的媒体上,没想到,见报后第二天就有了结果,她顺利找到了战友。”

  这给了欧阳兆堂极大激励。

  欧阳兆堂转业到地方工作后,萌生了另外一个想法:能不能通过画像的方式宽慰姚存林,满足他见到父亲容貌的心愿?

  通过姚存林年轻时的照片,应该可以画出姚钧鑑的面容轮廓。而且姚钧鑑儿时的伙伴不少还健在,也依稀记得他的样子,通过他们也可以对画像进行修正。征得姚存林本人同意后,欧阳兆堂联系到歙县当地有名的书画家吴寒西,请他根据老年邻居的回忆,照着姚存林年轻时候的照片,绘制姚钧鑑画像。经过一周时间赶制,画像绘制完成。

  没想到,这幅画像竟让姚家人激动不已。面对画像,姚存林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说给周围的人听:父亲当兵那年,母亲王孝香26岁,身为长子的他7周岁,排行老三的弟弟姚根林,在母亲腹中还未出生。而如今,姚存林已经79岁,弟弟妹妹也都过了古稀之年,母亲王孝香早在1998年已经过世。

  多年来,欧阳兆堂对姚存林总是以父辈相称相待。每隔一段时间,姚存林都要打电话或微信视频,向欧阳兆堂讲述与其他志愿军老战士的交流事宜。欧阳兆堂则常常关心询问姚存林的身体状况,及时告知军属优抚政策的新变化。

  姚存林一家住房成了危房,家庭困难,无力维修。欧阳兆堂及时联系当地镇政府,盼望解决危房问题。徽城镇领导高度重视,考虑姚家实际困难,很快为他们解决了一套公租房。

  欧阳兆堂与姚存林长时间交往,却一直未能见面。2017年,欧阳兆堂主动邀请姚存林一家来南京旅游,他特意请假陪同姚家一家4口人游览南京风光。

  2020年春节前听说姚存林生病,欧阳兆堂特地从南京驾车300公里赶去看望,与姚存林一家一起吃了顿“年夜饭”。

  欧阳兆堂接到朱步松老人消息的电话后,非常高兴!姚存林告诉欧阳兆堂,如果朱老健在,他最想知道父亲牺牲在哪里,是怎样牺牲的。他盼望尽快见到朱老,得到一个真切的答案。

编辑:王妍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0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