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标图员”被“请”出中军帐
——第80集团军某旅参加实兵对抗演练见闻②
王 宁 刘晓帅 解放军报记者 韩 成
近日,在第80集团军某旅指挥所采访,记者发现一个现象——
指挥方舱内,“空情融合态势图”电子屏上扇波交汇旋转,“敌”机航迹实时清晰显示。指挥方舱外,一块硕大的空情图板放置在野战桌上,该旅空情标图员、四级军士长范浩正根据电台传来的空情信息,使用彩色记号笔标绘同样的“敌情”动态,戈壁滩的风沙已经把他吹成了一个“土人”。
获取同一空情为何还要多加一道人工程序、搞内外两手?对于这背后的变化,在该旅担任13年标图员的范浩最有发言权。
“以前我是旅指挥所里的绝对主力,现在变成了备份了。”范浩用衣袖拂去脸上的黄沙,略带几分腼腆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空情标图员被称为“指挥员的眼睛”,以往每次演习,他都是在指挥帐篷内,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空情信息准确地标注在图板上,为指挥员决策部署提供依据,可谓“风光无限”,战友们都称他为“金牌标图员”。
范浩当兵13年,干标图员13年,全旅的干部战士,几乎都听过他讲的空情标图课,在各级比武竞赛中,他屡屡摘金夺银。
“把他‘请’出指挥所的,就是这块‘空情融合态势图’。”该旅领导说,近年来一大批信息化装备陆续列装部队,倒逼官兵尽快适应新形势,形成新质作战能力,考虑到空情融合态势刚刚进入实战,还有一些拓展功能待论证植入,只好将标图员暂列为“辅助战位”,对实战化演练数据进行校对检验。
下午3时许,一轮陆空对抗骤然打响。“敌”机采取多机、多方向、超低空等方式进攻,向该旅防御要点猛扑过来。记者在该旅指挥所“空情融合态势图”的屏幕上看到,“敌”机飞行距离、高度、速度等参数一览无余,各营指挥所根据图上信息精确分配火力。不多时,便完成有效抗击。
“快一秒就多一分胜算。”该旅空情融合参谋于洪林说,现代战场瞬息万变,时间就是战斗力,谁占据了信息高地,谁就可以掌控作战进度,进而赢得指挥优势、打击优势。
这几年,该旅在实战中不断淬炼“快”的本领,不仅实现了空情获取从“静”向“动”的转变,还通过综合组网打通了各营目标搜索、跟踪制导等多型雷达装备的链路,实现数据融合,大大缩短了指挥员定下作战决心的时间。
“于洪林就是我教过的学员之一,现在他成为我的老师了。”范浩悄悄地向记者透露,这两年,看到身边不少学员趁着单位信息化建设热潮率先转型,陆续走进数字化“中军帐”,他心里难免失落。
然而,范浩并没有气馁,一直在奋力追赶。自去年以来,他主动拜已经转型的“徒弟”为师,学习数字指挥、雷达值机、数据融合等技能,目前已初步掌握信息系统指挥基本流程,进入实操攻关阶段。
大漠风劲,鏖战正酣。也许有一天,范浩的“辅助战位”会悄然隐没于硝烟黄沙,但记者更相信,他距离走进方舱的那一天越来越近了。
微议录
在“阵痛”中勇敢转型
■尚宪刚
随着指挥所席位的变化,“金牌标图员”遗憾地被“请”出中军帐。范浩的阵痛,折射的是我军不断加快的信息化转型步伐。只有勇于面对,迎头赶上,明天走上战场,才会有打赢的底气和实力。
转型,必然要经历破茧之痛。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新的武器装备、新的交战系统等批次配备到一线部队,如若还沿袭旧规,不思革新,必然在新质战力生成“链条”上出现断点,从而导致一步慢,步步慢。这就要求我们勇于丢掉包袱、放下脸面,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只有从头再来,才能涅槃重生,拿到信息化战场的“入场券”。
我们欣喜地看到,还有很多官兵和范浩一样,正在努力适应信息化战场的需要,补齐能力短板。有理由相信,一旦他们完成转型升级,就一定能在自己的战位上大放异彩,夺取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