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十九大代表风采录-正文
吴书瑞:匠心
//www.workercn.cn2017-10-09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古建彩画,美术学院少有开课,建筑学院不甚擅长,这门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竟被长期冷落。

  吴书瑞,坐冷板凳,一坐30余年。

  板凳虽冷,但想坐好了,可不容易。古建彩画,讲究精细,从现场勘查、揣摩图样,到制作图谱、沥粉贴金,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还是学徒的吴书瑞在师父的指导下,尝试在建筑上沥粉作画。调沥粉关键在于把握好加水量,冬天滴水成冰,吴书瑞入行不久,调沥粉时经验不足,总感觉不如平日润滑,不知不觉,水就加多了。“这哪成啊!沥粉沥不好,贴金、刷色都白费,铲了,重新做!”平日总是慈眉善目的师父,竟大发雷霆。吴书瑞心里很委屈,可又不敢顶嘴,只好返工。事后,吴书瑞细细琢磨,才体会到师父的良苦用心,“这是在教我精益求精呀。”吴书瑞说,在他眼中,老匠人的精益求精,就是现在常说的“工匠精神”。

  古建檐梁,彩画绚丽,但过程可是灰头土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前夕,天安门城楼彩画修缮。吴书瑞接到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天安门城楼属于重檐古建,吴书瑞负责修缮的彩画位于第二檐,距离地面30多米,相当于12层楼高。夏季酷热,天安门城楼朝南,烈日炙烤着琉璃瓦,温度奇高。为了保护古建,彩画工必须穿着厚重的工作服作业。时间紧任务重,吴书瑞和同事们,冒着酷暑,坚持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古建彩画工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爬高暴晒,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吴书瑞说。

  由于古建彩画,长期受到冷落。吴书瑞的不少同事认为干这行“没有发展”,挣得不多,还又苦又累,相继另谋出路。但吴书瑞一直坚持着。

  吴书瑞坚守的不仅仅是行当,还有传统。当今社会,求新求快,快餐文化盛行,吴书瑞绘彩画,则坚持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手工研磨,吴书瑞常常对学生说:“没有传统,就没有继承和发展。”

  30余年已逝,当年的小学徒已年近花甲,在他的双手中,故宫乾隆花园、天坛长廊、中南海瀛台、天安门城楼,美国华盛顿唐人街的“友谊牌楼”,光彩重现,这,是吴书瑞的骄傲。“年龄越来越大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徒传艺,能把传统文化和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吴书瑞说。(王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