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展示

夏日闲消 何妨风雅一“夏”(组图)

2019-07-04 08:48:29  来源:杭州日报

  

丰子恺 《种瓜得瓜》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中国扇博物馆

  宝扇轻摇,直教花下动香风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在炎炎盛夏,自然界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声音就是蝉鸣了。虽然听上去有些吵闹,但却充满了仲夏的诗意。

  据记载,在唐代,京城“游手”会在夏季捕蝉出售,吆喝着“只卖青林乐”,妇女儿童便来争相购买,回去以后用笼子养起来,悬在窗间,听这林中乐手“演奏”。而当时更有名为“仙虫社”的社团,专门比试蝉的叫声长短,也是对蝉声非常地痴迷了。

  但夏蝉若出现在诗中、画中,则又别有一番清凉味道。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绿槐高柳咽新蝉”,“听蝉闲傍柳边行”。有蝉的地方,总是有绿树浓荫,所以伴随着蝉鸣仿佛又传来徐徐清风里花草的香气。

  而古人看到蝉一直寄居在高树上,认为它们餐风饮露,不落浊秽,因此非常赞赏蝉的品格,视之为“至德之虫”。西晋文学家陆云写过一篇《寒蝉赋》,总结了蝉的五种美好的品德:“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所以蝉成为高洁品质的代表,君子的象征。官员朝冠上附蝉以为装饰,称为“蝉冠”。腰间佩蝉,叫“腰缠万贯”。古人甚至连去世后,也要“口含蝉”,希望如蝉羽化一般,躯体脱离尘世但精神获得新生。

  于是这动听又寓意美好的蝉也就成为文人墨客的消夏清赏主题。在中国扇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一柄以蝉为题的扇子。扇子一面为民国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江寒汀所绘的设色梧桐鸣蝉图,另一面是同时期艺术家马公愚所作的行书。画面上,梧桐的枝桠从扇面的上缘向下探出,宽大的梧桐叶一片片青绿蓊郁。树下又有硕石,石畔探出簇簇红花,充满夏日蓬勃的生机。在扇面的右上方,梧桐的横枝上,正落着一枚身躯浓亮黝黑的蝉,它羽翅轻薄舒展,似还未及收拢,上面的纹理若隐若现,仿佛还在微微颤动。这幅扇面绘于1943年的夏六月,隔着76年的时光,再于夏日晤面,犹有一股宛然若生的清幽之气。好像扇子一摇,这只蝉就会飞走一样。(蔡荣 胡慧媚 楼航燕 张璐 陈友望)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