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展示

夏日闲消 何妨风雅一“夏”(组图)

2019-07-04 08:48:29  来源:杭州日报

 

外销白缎地彩绣人物伞

  中国丝绸博物馆

  19世纪引领欧洲风尚的中国避暑神器

  过了梅雨季,即将迎来骄阳似火的盛夏。为遮阳防晒,爱美的女性会用各种避暑神器让自己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季。19世纪的欧洲女性会采用什么样的避暑神器呢?可到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路馆来寻找答案。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丝路馆三楼,展厅里陈列着一件19世纪60-70年代的广州外销伞。你可别小看这柄小小的阳伞,它可是国丝馆馆藏的一级文物。17-18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增多,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丝绸是其中的一股风,丝绸制作的遮阳伞,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尚。19世纪中期,随着欧洲公共花园的兴起,欧洲的一些中上层阶级女性的户外活动增多,在伦敦、巴黎等一些大都市,女性和同伴们一起到公园散步、野餐也成为日常休闲活动的一部分,外出时穿着的服饰也随之成为时尚展示的重要环节,小巧玲珑的遮阳伞成为上流社会女性外出游玩时随身携带的必备之物。遮阳伞有刺绣、蕾丝、丝绸等各种款式,搭配应季的时装不仅可以成为当时的时尚单品,展现女性的优雅身姿,也可以遮挡太阳和陌生游客的眼光。在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作《花园里的女人》、《撑阳伞的女人》中可以看到这股遮阳伞的风潮。

  19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携带一把中国产的遮阳伞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中国丝绸博物馆展示的这把白缎地彩绣人物伞正是那个时期外销品中的精品。这把遮阳伞19世纪60-70年代生产于广东,它以五色网格流苏为边饰,象牙伞柄满工镂空雕刻有菊瓣纹、花卉、树叶,伞顶装饰有象牙人物圆雕。伞面是采用中国丝绸中非常名贵的缎,以伞骨分割成八个区域,每个区域都采用粤绣工艺绣出了一个清代人的日常生活经历。每个区域自成画面,分别为庭院教子、忽得任命、升官发财、灵猴献瑞、猎虎有功、仕途升迁、官至一品、庇荫三代等有趣的中国历史小故事和动人的戏曲场景。画面首尾相连,上下有序,变化中显动势,严谨中藏生动,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有喜闻乐见的动植物,还有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好汉,刻画栩栩如生,极具东方情趣。

  浙江省博物馆

  “种瓜得瓜”,惬意地坐在芭蕉树下

  浙江省博物馆位于孤山之麓,本就是西湖边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漫步馆里,再寻得几件书画佳作,岂不风雅?

  夏日里做一个吃瓜群众,也算是修来的不小福气。浙博还藏有一件丰子恺的《种瓜得瓜》,画中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童搬运西瓜。硕大的西瓜,须得两个孩童共同搬运。虽然沉重,但孩子脸上堆满笑容,充斥着幸福的味道。丰子恺的画,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情味深长。看他的画总能让人会心一笑,尘虑顿消。

  晚清海派人物画大师任颐曾创作过多幅不同时期吴昌硕肖像,如安吉县博物馆藏《设色芜青亭像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酸寒尉图轴》、《蕉荫纳凉图轴》,以及由尹沅写照、任颐补图的《归田图轴》等。据丁羲元先生考证,《蕉荫纳凉图轴》作于光绪十四年(1888),时年吴昌硕45岁,左上方有光绪三十年(1904)吴昌硕篆书补题。左下角钤白文方印“伯年长寿”。画本幅吴昌硕篆书自题,“光绪甲辰七月,缶道人自题。”右下角郑文焯题。

  任颐即任伯年,他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在任伯年笔下,盛年的吴昌硕须发无多,不着上衣,袒胸露乳,肚子肥肥,带着把扇子,惬意地坐在芭蕉树下的竹踏上。全画人物闲逸的神情刻画入微,衣纹细劲流畅,真实记录了吴昌硕无拘无束坦荡荡的个性。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