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饭圈”变怪圈-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娱评

莫让“饭圈”变怪圈

2020-08-19 07:48:00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光明日报

  受不良“饭圈文化”的影响,追星族呈现低龄化趋势,一些青少年为了自己的偶像,可以不顾一切地做任何事情,屡屡冲撞道德和法律底线——

莫让“饭圈”变怪圈

  作者:马立新、康 森

  为了给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日前国家网信办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行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饭圈文化”偏离正常轨道,演变成网络平台上不同明星粉丝间的互相攀比、攻击、谩骂,干扰了信息传播秩序,污染了网络传播环境。有关部门出手整治网络环境,对“饭圈文化”进行引导规范,可谓及时雨。

  1.“饭圈”是什么圈

  “饭圈”即粉丝圈子的简称,而粉丝则因明星偶像而产生,并以明星偶像为中心,依托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建构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以“追星”和“造星”为核心、具有鲜明集体特征的“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是娱乐行业迅猛发展的产物。第一代粉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05年的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自那以来,“粉丝”成为追星群体的代名词,围绕不同明星形成的粉丝圈被称为“饭圈”。作为一种集体性的追星文化,“饭圈文化”由此诞生。

  “饭圈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早期的《超级女声》开创了短信投票支持喜爱明星的方式,这是一种远距离、离散式、个体化的追星模式。这种模式曾经被众多电视选秀节目复制。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彼时的粉丝还算不上真正的“饭圈”。

  微博、豆瓣、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兴起后,“饭圈文化”的网络属性日益凸显。很多网络选秀节目都开通了网络投票方式,不仅拉近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扩大了“饭圈”的规模,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将粉丝聚集在一起,拥有严密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的追星团队就是严格意义上的“饭圈”。

  微博、豆瓣、贴吧、抖音、虎牙等社交媒体作为“饭圈”的主要聚集地,造就了众多具有共同利益的粉丝圈层。粉丝群体借助社交媒体,将“饭圈”内部单一信息病毒式地扩散至整个网络,并衍生出独特的“饭圈”用语,如nbcs(no body cares,即无人在意)、srds(虽然但是)等。

  在建构出专属话语体系后,“饭圈”最重要的内部活动就是有组织地为所追偶像进行定向操作,即帮助艺人进行打榜、控评、反黑、应援以及公益活动。所谓打榜,即通过集体性的引流,助推“饭圈”偶像的音乐或影视作品升至各大榜单前列,并维持较高流量及话题度。所谓控评,即在自己偶像专属自媒体账号评论区内,以统一格式对评论内容进行控制,不允许出现有损自己偶像形象的评论内容。所谓反黑,即帮助偶像进行危机公关,减少大众对自己偶像的误解。所谓应援及公益,就是“饭圈”粉丝在线上线下开展各种支持偶像的公益活动以引导舆论。“饭圈”的身份认同正是在这一系列有组织、有秩序的话语体系及日常活动中得以实现的,而这些话语体系、活动方式、组织规则和运作形态的集合就是“饭圈文化”。

  2.为何“饭圈”戾气这么重

  现在的“饭圈文化”已经不同于早期单打独斗式的粉丝文化。在“饭圈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粉丝为偶像发声。这原本正常,但随着追星向狂热化方向发展,一些粉丝出于对偶像的极端偏爱,出现非理性的集体性偏激行为,甚至滋生出网络暴力。

  “饭圈”粉丝通过集体性的网络操作,对发表不利于其偶像言论的人实施大规模攻击,对圈外不同观点进行压制。比如,你在网上稍稍对某明星有所批评(哪怕这种批评是善意的、建设性的),也可能招来明星粉丝群体性的攻击、谩骂,甚至连你的家人、同事也不能幸免。当这种不理性的追星演变成狂热,进而形成网络暴力,连明星本人也可能被裹挟反噬。比如,当明星发言呼吁粉丝冷静时,其粉丝不但不听,还会认为明星的这种表态是受到了某种压力,于是一边为明星抱屈,一边发起更猛烈的攻击。这种狂热操作和网络暴力,最后只会伤害明星的形象。

  “饭圈文化”中的粉丝有很多类型,除了“唯粉”(只喜欢明星组合中的唯一成员)、“团粉”(喜欢某明星组合)、“CP粉”(喜欢一对明星)外,还有脂粉、妈妈粉、姐姐粉、女友粉等,其中黑粉是导致当下“饭圈”内外戾气横行的重要推手。

  严格来讲,黑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粉丝,而是基于利益对特定明星实施抹黑作业。在资源有限的娱乐圈中,相似“人设”的明星偶像比比皆是,于是一些粉丝为了稳固自己偶像的话题度、热搜度、排行榜和流量,帮助偶像抢夺娱乐资源,不惜化身对家的粉丝,抹黑造谣,故意引发网络骂战。其中,有一类职业黑粉,只是按照雇主的要求为偶像吸引粉丝,同时还收集传播对家明星的黑料。职业黑粉就像网络水军一样,污染了网络环境,破坏了“饭圈”生态,这不仅涉及道德问题,更涉嫌违法。

  3.引导“饭圈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

  “饭圈”内外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青少年粉丝思想不成熟、法律意识淡薄,网络社交平台主体责任缺失,相应的监管、监督存在漏洞。因此,解决“饭圈文化”中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辨证施治。

  一些网络社交平台对自身的主体监管责任分解不具体、任务不明确、理解不到位。还有一些社交平台基于商业利益,热衷于培植高度吸引粉丝眼球的所谓热搜榜、流量榜,甚至还刻意打法律擦边球,助长了不良“饭圈文化”的滋生。因此,应以国家网信办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加大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监管力度。各网络平台必须以“人民至上”为最高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落实用户实名注册,彻底堵塞平台运营中的监管漏洞。相关的软件应加装防沉迷系统,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平台,对于那些刻意炮制的虚假热搜榜、排行榜、流量榜要坚决予以取缔。

  在“饭圈文化”的建构中,偶像明星居于中心位置,他们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饭圈”的行为建构。为此,笔者建议在明星群体中引入信用黑名单机制,对那些德不配位的明星要有惩戒,对引起严重网络暴力事件的当事明星,要追究其责任,以此倒逼明星加强对粉丝的引导。

  “追星”可能是青少年难以放弃的文化娱乐诉求,关键是如何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要帮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追星观”。追什么星?不能仅限于“流量明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英雄成为“全民偶像”,应该引导青少年多追这样的明星。比如,有的学校举办“追星”主题班会,师生最后达成共识:追星要适度,以法律为底线;学会辨析“爱豆”言行,明星的人品最重要。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职业黑粉及各种网络暴力领头粉丝的惩处力度,必要时,要用好法律武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进行处罚,涉嫌犯罪者,依据《刑法》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此外,网络平台也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努力形成针对职业黑粉的全面防御体系。

  (作者:马立新,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导;康森,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高爽
 

娱乐头条

  •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复映票房超首轮

    为庆祝“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引进中国20周年,根据J.K.罗琳畅销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改编的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推出全新4K修复3D版,并于8月14日领跑全球登陆中国影院。
    2020-08-18 10:59:01

  • 电影频道不能只有“打开电视看电影”

    珠江电影频道已于2020年8月15日零时停播。尽管这次的停播让人联想到该频道去年因播出非法集资广告而受处罚,但其实,近年来全国电视频道的关停和整合已经成为趋势。
    2020-08-18 08:05:47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聚焦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优势栏目

    男星高以翔节目猝死 年仅35岁

  • 优势栏目

    过边检不是走红毯 法治面前没有明星通...

  • 优势栏目

    王源 连你这个BOY也抽上烟了?

  • 优势栏目

    “高学历”岂能成为明星的营销标签

 

娱评

  • 莫让“饭圈”变怪圈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饭圈文化”偏离正常轨道,演变成网络平台上不同明星粉丝间的互相攀比、攻击、谩骂,干扰了信息传播秩序,污染了网络传播环境。
  • 被碎片化的影视作品何去何从

    现在,只要刷一刷微博、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人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正在热播电视剧的官方账号、电视剧博主或娱乐视频博主放出的关键剧情片段,了解热播影视剧的大概。
  • 【艺评】生活不简单,温暖不复杂

    《小谢尔顿》不是一部天才养成记,而是一部喜剧风格的家庭剧。亲情的温暖,密集的笑点,正好可以给疫情下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带来片刻的放松与抚慰。
  • 网络电影品质在提升

    目前,突破千万分账的网络电影数量,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我们期待网络电影继续深耕内容,提升品质,为观众带来越来越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 避免“复刻”,才是原生家庭留给我们的功课

    我们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塑造的过去,面对现在与未来,是永恒的课题。经历过它,但未来可以选择不成为它,这才是原生家庭留给我们的功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