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搜救生命,与时间赛跑——记云南昭通军分区政委张亮
//www.workercn.cn2014-08-08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8日电(记者黄明 刘永华 王德思)鲁甸地震救援,是云南省昭通军分区政委张亮参加的第六次重大抢险救灾。

  2014年8月3日16时32分,地震发生仅2分钟后,正在值班的张亮已赶到作战值班室;5分钟后,张亮便部署鲁甸县人武部组织应急分队和当地的民兵进行灾情核查。

  震后不到10分钟,鲁甸人武部第一次报告灾情:震中在巧家和鲁甸结合部。

  根据以往的抗震救灾经验,张亮立即通知巧家和鲁甸结合部的乡村民兵人员迅速查明情况并上报。10多分钟后,人武部信息员再次报告:震中在龙头山镇!

  人口密集的震中位置、6.5级的震级以及12千米的极浅震源,让有着多次抗震救灾经验的张亮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

  确定震中位置后,张亮迅速作出部署:第一,让鲁甸人武部迅速组织应急民兵赶赴灾区救援;第二,迅速通知龙头山镇人武部组织群众自救;第三,组织机关干部和军分区参谋长向震中出发,同时向省军区作战值班室上报情况;第四,通知昭通市所属十县一区的人武部做好出动准备,启动应急预案,收拢人员。

  地震发生仅20分钟后的16时50分,张亮和军分区参谋长龚晓敏带两台指挥车及10名机关干部已在奔赴灾区的路上。

  行至沙坝时,由于道路塌方,他们只能踏着坍塌的碎石徒步前进,边走边报告情况。

  18时40分左右到达龙泉村后,张亮和鲁甸县人武部政委张佑国行至一处垮塌一半的废墟时听到有小女孩的呼救声,发现一位已被楼板压死的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张亮和张佑国带领民兵冒着房屋垮塌的危险,用手和木棒将大石头抬起,将孩子救出,并把孩子安全送到乡医疗点。

  他们离开仅4分钟,房子就全塌了。

  在龙头山镇邮电所,3层的邮电所大楼已经变成了2层,摇摇欲坠。村民报告有母子二人被压埋。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一个小时后他们先救出满脸是血的男孩,40分钟后救出头部受伤的母亲。

  21时许,徒步一个多小时的张亮一行到达震中,发现全镇90%的房屋已经倒塌,他立即向省军区报告:“我已到达震中位置,灾害非常严重,90%的房屋垮塌,伤亡情况还不能确定……”

  随后,云南省军区前线指挥所命令张亮,全力抢救生命、勘察灾情,协助省里划分任务区并迅速确定直升机机降场。

  22时,一片漆黑、余震不断的震中下起了毛毛细雨。张亮部署当地民兵继续搜救,同时与龚晓敏一起打着手电实地考察直升机机降点——这就是从4日凌晨起在救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龙门山机降点。截至8日12时,这个机降点已累计升降直升机428架次,运送物资160.4吨、伤员167人。

  雨越下越大。张亮指挥民兵冒雨连夜搭建了30多顶简易帐篷供医疗点救治伤员,并于凌晨5时搭建起震中第一个帐篷指挥所。也就是在当天夜里,共有273名人武部官兵赶到震中展开搜救;次日9时30分,昭通十县一区的620多名民兵到达震中!

  震后24小时内,民兵救援力量一共从废墟里营救出15名生还者。有着多次救灾经验的张亮说:“前24个小时是最重要的,我们进入灾区的时间越早挽救的生命就越多。”

  从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彝良地震、彝良山体滑坡到镇雄山体滑坡,多次奔赴一线的救援经历,赋予了张亮丰富的灾难救援经验。他说,抢险救灾,务必要发挥基层人武部信息员的作用,第一时间对灾情作出准确判断、迅速反应。

  当前,尽管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但张亮仍然不放弃搜救生命,继续组织民兵救援力量进村入户,帮助老百姓恢复生产生活,运送物资。“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张亮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