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成功之解-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中国现代化成功之解

姚亮
2020-04-27 14:33:36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现代化论》 吴忠民 著 商务印书馆

  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100多年以来的企盼。而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关键取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得如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源就在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如今已经被国家确定为关乎基本国运的百年目标。相应地,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应当成为学术界的重大议题。

  中央党校的吴忠民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近来推出50多万字的著作《中国现代化论》。该书视野开阔,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并比较分析许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具体状况,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原创性的观点。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该书是目前学术界有关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该书首先对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归纳分析,从一个重要侧面解释了现代化(现代性)“是什么”的问题,即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该书认为,从物质基础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拥有发达经济的社会;从社会构成以及社会各种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的社会;从民众的基本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取向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从社会经济的空间分布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城市化的社会;从国家意义上的社会(民族)共同体相互间交往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社会;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现代知识占据突出地位的社会;从人们行为取向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普遍认同自由和平等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从社会赖以运行和治理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现代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基本特性)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另外,全书对实现现代化过程的多样化样式也进行了有价值的分析。

  该书关于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阐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该书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改变了以往外在拉动型的现代化建设模式,开启并逐渐形成了自觉内生型的现代化建设模式。这种自觉内生型的现代化建设表现为:第一,现代化建设道路选择的自主性和科学合理性。这不仅包括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自主”选择,而且包括对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合理的认知,即将现代化建设明确定位为中国的时代中心任务;基于具体国情制定科学可行的阶段性现代化建设目标;自主创新;不断反思和纠错。第二,现代化建设动力的内生性。包括现代价值观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民众切身利益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现代型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第三,现代化建设推进的共生性。至少包括社会有机体各个领域之间以及社会有机体各种构成要素的共生性;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互惠互利;现代化建设推进的适度性。毋庸置疑,自觉内生型现代化建设方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

  对中国现代化特殊的助推因素的分析,也是该书的重要价值所在。该书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中国充分用好了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一些带有某种特殊性的“助推因素”,如国家发展的规划性、大国规模优势、后发优势、有价值的历史遗产,等等。其中,该书有关中国延续至今的世俗化精神对现代化的助推作用的分析十分具有启发意义,是该书的一个原创性贡献。马克斯·韦伯认为,与世俗化的现代社会不同的是,西方中世纪是一个宗教社会。两者格格不入。而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变为现代的世俗化社会,一个关键在于这些国家在中世纪末期产生了一种“新教伦理”,从而推动了这些国家现代世俗化社会的形成。该书认为,与这些西方国家不同,从历史上看,中国总体上讲一直就不是一个宗教社会,而是一个世俗化社会,世俗化的传统根深蒂固,以至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历史基因。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化由于具有一种历史基因的支撑,而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充分”,两者的契合造成中国现阶段的普遍而强烈的世俗化现象,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较之很多国家来说,普遍而强烈的世俗化现象或“世俗化伦理”成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公认巨大成就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且还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者:姚亮,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复工复产“压舱石”

    如何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成为打赢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牛鼻子”,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在处理疫情期间及后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防止“次生”灾害的出现,未雨绸缪,顺势而为,通过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取得战“疫”胜利。

  • 【问题探讨】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会数据资产体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工会有必要及时参与新型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建立工会数字社区,培育数据挖掘能力,确立工会完整的数据资产体系,从而有效保护工会组织和会员的数据资产权利。

  • 【热点思考】劳动美是劳动教育中不可或缺要素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提高学生劳动认识的手段很多,引入美育要素,在劳动教育中注入劳动美的内容就是做好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 【前沿观察】灵活用工方式中工伤权益问题分析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工作形式日益灵活,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各种灵活就业形式迅速兴起。劳动者多重职业或兼职就业日益普遍,以“主业+副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平行兼业”受到许多年轻人追捧。

访谈

文献

  • 仁宗夜奔与宋代城门管理法令

    北宋开封城门依据距离皇帝远近,可以分为京城门、皇城门、宫城门和殿门等。殿门和皇帝最近,京城门最远。当时城门早启晚闭和人员出入的管理非常严格,根据《监门式》规定,宫城门和皇城门每天四更二点开门,京城门四更一点开门。

  • 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从杨之华记忆中的“旧棉被”到陈云笔下的“小包袱”,历史细节以它惯有的强烈真实性和巨大表现力,勾画出一个筚路蓝缕、箪食瓢饮、孜孜以求的瞿秋白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形象连同孕育他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早已成为昨天,然而,谁又能说他仅仅属于昨天?“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秋白牺牲前自抒胸臆的诗句,庶几可以借来形容现代人心中的瞿秋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