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留申设计局:英雄战机唤醒昔日辉煌-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伊留申设计局:英雄战机唤醒昔日辉煌

占传远
2020-01-17 08:40:41  来源:解放军报

  前不久,一张被打得像筛子、浑身弹孔累累却依旧在飞行的战机照片走红网络,凭借“皮糙肉厚”的“硬汉”形象,被网友评价为“最抗揍的飞机”。

  照片中的飞机是伊尔-2强击机,是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功勋战机,总产量高达3.6万架,创下二战期间最高产军机纪录。

  而这款战机的厂家伊留申设计局,是一家久负盛名的老牌军工企业。如同这架“千疮百孔”伊尔-2强击机,在近百年的企业发展史上,伊留申设计局走过了一段艰难前行的足迹。这张战机照片,背后折射出伊留申设计局怎样的成功密码?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家设计局,探寻它的精神内核。

  

  2个多小时摧毁270多辆坦克,伊尔-2获得“飞行坦克”的美誉

  1944年10月,在完成第150次战斗飞行任务后,苏联飞行员霍夫曼和那架被打出约600个弹孔的伊尔-2战机,从战场硝烟中抵达首都莫斯科接受表彰。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霍夫曼“苏联英雄”的称号,以表彰他在卫国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勇气。

  随着英雄事迹的广为人知,那架弹孔累累的伊尔-2战机从此声名鹊起。岁月悠悠,无论是战争年代获得的口碑,还是新世纪一张照片引发的热议,伊留申设计局这款得意之作——伊尔-2强击机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它曾被斯大林评价为“如红军的面包与空气般不可缺少”的飞机。

  二战中,强击机主要用于低空突防。然而,当时苏联空军战机并不能满足战场需要,普遍存在飞行速度慢、防护能力弱、生存能力低等诸多短板。研发一款兼具重装甲、高速度和强火力等性能于一体的战机迫在眉睫。

  1938年,伊留申设计局临危受命,研制一款新型强击机。起初,伊留申设计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机体设计上有一定的实战考量,如增加飞行座舱、油箱等部位的装甲厚度,并设置后座机枪提高防御能力。然而,这种双座型伊尔-2原型机在问世后,苏联军队高层领导并不“感冒”,要求设计局去掉后座,减轻机身重量,提升飞行速度。几经改进后,最终列装苏联空军的是单座型伊尔-2。

  实战是检验武器装备性能的“磨刀石”。投入使用后,伊尔-2的缺陷很快显现出来,尾部机舱和机身下部化油器成了德军战斗机攻击的重点部位。一段时间里,被抓住命门的伊尔-2损失惨重,前线对双座型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一些军队开始自行改装。最终,军方认可了制造双座型的建议,有装甲遮蔽的尾部机枪手再次成为伊尔-2的标配。

  改成双座型后,战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但又一问题紧接出现——缺乏有效攻击战术。双座型伊尔-2投入战场后,发起攻击方式基本上是采取低空扫射并投掷炸弹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战术不仅作战效能低,而且导致飞机战损率高,以至于1架伊尔-2平均出击8.6次就会被击落。

  直到1942年7月,在苏联航空军械试验场进行综合研究后,苏联才拿出了俯冲轰炸的战术,即在攻击坦克、卡车等小型目标时,以20至30度方位角,在500-700米的距离开火最为有效。

  熬过诸多考验,迎来“高光时刻”。1943年夏,库尔茨克会战爆发,满载新型炸弹的伊尔-2强击机机群飞赴战场,发挥出巨大作用。曾有史料记载,战机在2个多小时内摧毁270多辆坦克,伊尔-2因此获得“飞行坦克”的美誉。

  此后,凭借“抗揍”的优势,伊尔-2在战争中一次次经受考验,为苏联取得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英雄自古多磨难。”当硝烟散尽,伊尔-2那张伤痕累累的照片呈现在世人面前,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飞机会代我讲述一切,没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了”

  苏霍伊、雅克夫列夫、安东诺夫等这些苏联知名的设计局,往往都会打上创始人的烙印,伊留申设计局也不例外。

  作为伊留申设计局的创始人,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是苏联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他秉承“想要做成大事,8小时工作可不行”的信条,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航空事业之中。伊尔-14、伊尔-28、伊尔-62,这些航空史上的知名战机均出自他手。

  1894年3月,谢尔盖·伊留申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贫农家庭。为了维持生计,他16岁在首都圣彼得堡赛马场打工。同年,第一届“全俄航空周”在圣彼得堡举行,谢尔盖·伊留申迎来了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此时的圣彼得堡一片繁忙,丝毫没有战争的气息。秋季的一个午后,政府发布了将圣彼得堡赛马场改建成飞机场并筹备“航空周”的命令。当时,谢尔盖·伊留申有幸参与改建机场的任务,也因此与飞机结缘。“航空周”上,形形色色的飞行器让他看得眼花缭乱。从那时起,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造出飞机”。

  那时,俄国航空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造飞机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绝非易事。“航空周”结束后,为了生计奔波的谢尔盖·伊留申当过送货员、建筑工人,还在西伯利亚修过铁路,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使他心中造飞机的梦想破灭。

  十月革命爆发后,谢尔盖·伊留申加入苏维埃,负责为红军维修飞机。后来,他通过自身努力来到航空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航空技术。学习期间,谢尔盖·伊留申设计出自己的第一款滑翔机。不过,这款处女作的表现难如人意。由于数据失误,飞机起飞不久后就一头坠到地面。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选择了去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正数据。

  得益于航校的学习经历,谢尔盖·伊留申积累了丰富的飞机制造理论基础。1926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空军技术研发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尽管没有如愿以偿成为飞机设计师,但在此期间,他依旧关注全球航空发展动态。直到1933年,伊留申设计局成立。谢尔盖·伊留申迎来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可以研发出好飞机。”谢尔盖·伊留申认为,设计的飞机要经过长期的严苛试验,在达到理想性能数值后才可以生产。这种设计理念,奠定了伊尔系列飞机的品质基础。

  1935年,伊留申设计局的第一款产品,木质机身的试验机TsKB-26轰炸机诞生。次年,试飞员驾驶该机装载500千克货物升到了12000多米高度,随后又载货2吨升到了11000多米高度,打破了当时航空领域飞行的世界纪录。

  结构简单、有效载荷大、生存力强是伊尔战机引以为傲的优势。此后,谢尔盖·伊留申还成功设计了多种强击机、轰炸机和客机。如著名的伊尔-10强击机,把强度、机动性、火力和装甲防护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强击机之一。

  有数字统计显示,谢尔盖·伊留申一生设计的军用民用飞机总生产量达6万架以上。这样的成就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获7次斯大林奖金、7次苏联国家奖金、1次列宁奖金、3次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对此,谢尔盖·伊留申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他常说:“飞机会代我讲述一切,没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了。”

  那片英雄曾经驰骋的天空,依然写满他们的凌云壮志

  对伊留申设计局来说,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尘封20余年的伊尔-106,今年将迎来“第二春”。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开始推进未来军用运输系统研制工作,重启苏联时期的伊尔-106运输机项目成为替代方案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伊留申设计局就着手设计这款“与美国C-17媲美”的战略运输机。按照设计初衷,伊尔-106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0吨,比俄空军现役伊尔-76大了近一倍。然而,伊尔-106生不逢时,所有宏伟愿景随苏联解体而化为泡影,之后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一款战机的坎坷命运折射出一家企业的成长历程。二战结束后,伊留申设计局着手进入民用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战后第一年,首架客机伊尔-12试制成功,紧接着又改进成伊尔-14。这两种飞机曾在苏联民航中广泛使用。1967年,大型洲际客机伊尔-62投入使用。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其性能不逊于美国著名的波音707,长期以来作为领导人的官方用机。

  不过,这些辉煌并没有伴随伊留申设计局跨入新世纪的年轮。苏联解体后,伊留申设计局发展陷入困境,军机后继乏力,客机日渐式微。

  曾被视为国家骄傲的伊留申设计局缘何中途落寞?回顾历史,一段往事或许能给出答案。当时,为了加强对地攻击能力,苏联开始研究新的攻击机。伊留申设计局拿出伊尔-102,简单直接粗犷,几乎是伊尔-2的现代版。竞争对手苏霍伊的苏-25,战机设计更加灵活,质优价廉。毫无疑问,过时的设计终被淘汰,伊尔-102就此“胎死腹中”。

  对一家企业来说,外部环境固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巨大变量,但自身的设计理念和创新能力更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经过漫长的煎熬期,伊留申设计局的发展迎来生机。2006年,伊留申同米高扬、苏霍伊、图波列夫等设计局合并,组成新的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随着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伊留申设计局重拾过去的辉煌。

  去年3月30日,伊留申飞机家族的最新成员——伊尔-112V腾空而起,完成了期待已久的首飞。俄国防部官员称赞这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天,恰是伊留申设计局创始人谢尔盖·伊留申诞辰125周年纪念日。

  巧合的是,两年前的同一天,一架沉睡70多年的伊尔-2重返蓝天。它曾于二战时受损坠入湖底,又被民间志愿者打捞修复。官方重启尘封许久的项目,民间唤醒昔日辉煌战机,仿佛都在极力证明:那片英雄曾经驰骋的天空,依然写满了他们的凌云壮志。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破除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户籍“藩篱”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的户籍制度成为制约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主要障碍之一,这一制度不但阻碍了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降低了要素配置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难以贯彻执行。可以说,“落户难”已经成为许多劳动力和人才安心工作的一个后顾之忧。

  • 【工作研究】民主管理“四四一”模式的实践探索

    企业民主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坚持四项制度、开展四大活动、发挥职工代表的主体作用,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问题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要顺利创业,就要注重职业技能学习和社会资本积累,注重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政府要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帮助农民工顺利返乡创业。

  • 【热点思考】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模式选择

    我国新就业形态规模庞大,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但去劳动关系化造成大量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无从保障,急需解决。要从促进新经济新业态长远健康发展和保障从业人员权益的角度,遵循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规律,对职业伤害保障模式进行抉择,启动试点,并进一步完善、定型。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