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文教

可持续发展教育:从理念到行动

潘涌 陈苏仙
2020-07-24 15:32: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全球实践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课程大纲和学校教材,支持学生丰富知识、培养技能、转变态度、增进能力,并理解可持续未来的重要性

  当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有近40%的成员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正规课程;另有1/5的成员国认为,开展特定学校项目是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重要贡献。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主题或形式有些不太平衡,但在一些实施富有成效的国家中,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落实和教科书编排方面。

  课程是向学生普及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公民身份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各国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主题纳入官方课程的监测机制。世界上多数国家表示,正在将可持续教育涵盖下的公民教育、人权教育、性别平等和性教育、道德教育、环境教育、气候变化以及地球资源教育等纳入国家课程和教育标准,包括欧美国家、澳大利亚、巴巴多斯、智利、科特迪瓦、印度尼西亚、纳米比亚和赞比亚在内。一些国家将人权作为独立课题;一些国家将其作为贯穿于公民教育和社会研究等领域,也存在于法律、宗教、生活技能、道德教育和环境等领域之中。

  近年来,芬兰改革了全国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以遵循教育价值基础、支持和增进可持续发展与福祉为宗旨,其中强调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社会认识的必要性,旨在支持全体学生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价值观和培养态度,以增进其能力,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德国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小学教育专题、能力和具体实例,中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所有科目。该框架是德国教育和文化事务部长常设会议、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以及德国16个联邦州和民间社会合作开展的一项联合行动。

  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政府的优先行动领域,已被纳入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课程,并确定了科学探索、社会研究、健康和体育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

  毛里求斯发布了涉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家课程框架》,目前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教育的试点国家,一旦毛里求斯可持续发展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该国有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示范国。毛里求斯在政府报吿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现已成为《国家课程框架》的一部分。这项政策实施之后,毛里求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以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部等各个部委都开展了更为密切的合作,以寻求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28个国家中,有22个国家在中学课程中提供了全面的性教育、公民教育、人权教育、环境教育等;12个国家在小学课程中提供了全面的性教育。性教育的广泛普及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小而言之,帮助女童捍卫自己的人权,远而言之,提高生活的品质与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家中不乏小国、弱国和穷国,但是相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信念坚定不移。

  此外,教科书则传达了每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优先事项,传播不当价值观的教科书将造成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最新政策文件,提醒各国关注教科书。《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一项新的调研显示,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各国政府急需重新评估其教科书,以确保它们反映出包括性别平等、环境问题、全球公民意识、和平等议题以及大屠杀教育在内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乔治·埃克特国际课本研究所近期联合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了135个国家的272门国家级中学课本中的大屠杀教育。研究表明,约半数国家的课本中包含有大屠杀相关内容,但其语境与措辞各不相同。国家课本倾向于联系当地历史上的大规模暴行来看待和评论大屠杀,包括法西斯和各种暴力主义者对人权的侵犯、对生命的践踏和蹂躏,但珍爱和平与反对暴力,是一个主题下的两个方面。

  当前,大部分国家的教科书已经为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除已提及之外,还体现在教科书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正增加,对全球问题和学生的行动能力的认识在深化,对资源问题的危机感和保护当地资源的责任心在提升,对公民教育的核心意识在强化,对世界多样性和互补性的认识在强化,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表示,今年下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基于成员国最近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推出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针对不确定性所作的反应。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