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伯伊德:一朵奇葩的传奇故事
欧阳大名 李天//www.workercn.cn2014-08-18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他出身贫寒,却没有甘于平凡;天赋异禀,性格却特立独行;技压群芳,却从不满足;成就卓越,荣誉却寥寥无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停止对未来战机的思考和探索。

  他编写的《空中进攻研究》成为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基本战术教材;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战斗机能量机动理论;他对轻型战斗机的研究影响了F系列战机的设计走向;他被称为美国空军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无名小卒”。他就是约翰·伯伊德。

  约翰·伯伊德出身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有一个蓝天梦。1945年,他应征入伍进入美国陆军航空队,却被派到日本守基地,连飞机都没摸过。服完兵役后,伯伊德依靠政府资助考取了衣阿华州立大学。或许注定与飞机有缘,尽管学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济学专业,伯伊德却在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美国空军。

  1952年,伯伊德获得了飞行员的鹰徽,正式成为战斗机飞行员。然而在朝鲜战争的后期,新飞行员的身份注定了只能“打酱油”,飞僚机还没“满师”,战争就已经结束。

  “是金子总会发光”,伯伊德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卓越飞行技巧和战术素养还是受到了关注。战后不久,伯伊德被调到位于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的战斗机武器学校担任战术教官,在这里他获得了“40秒钟伯伊德”的绰号。他和人打赌,让对手在他的后方先咬住他,他能在40秒内反客为主,把对手打下来。在6年3000多小时的对抗飞行中,伯伊德从未输过,这个战绩堪称辉煌。

  当时美国空军的技战术很落后,无非是拼速度、拼高度、拼转弯、力争咬尾,俗称turn and burn。但“不安分”的伯伊德并不满足于人云亦云,而是决定更科学地研究空战,日以继夜地奋战后,《空中进攻研究》面世。一年内,这本书便成为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基本战术教材,之后更是成为全世界战斗机飞行员的标准空中手册,时至今日,其实质性内容依然没有改变。

  传奇才刚刚开始。1964年,伯伊德来到了恩格林空军基地。为了继续自己战斗机的研究,伯伊德与另外一个小伙伴汤姆悄悄地挪用了IBM704大型计算机,这在当时价值好几百万,但因此孕育的“能量机动理论”,其影响之深远,发展到后来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空战理论,更直接影响到了战斗机的设计思想,为F-15、F-16和F-18这一整代战斗机的“梦之队”翱翔蓝天埋下了伏笔。

  1966年,伯伊德被五角大楼相中,参与当时已经深陷泥潭的“F-X”计划。当时空军依然没从“更大、更快、更高、更远”的套子中走出来,F-X起飞重量达30吨以上,太大、太重、太复杂、太昂贵,整个F-111的翻版。但伯伊德主张的轻型战斗机计划却被官方一口回绝,他的能量机动理论和空军传统的速度、高度制胜论大相径庭,这让并不善于和上级打交道的伯伊德陷入了低谷。

  转机出现在越战后,美国经历了经济危机,研制和部署成本扶摇直上的F-14和F-15在国内的反战运动面前变得遥遥无期,而轻型战斗机相对廉价的成本让伯伊德获得了机会。凝聚他智慧和心血的F-16战机在之后的多场战争中大放异彩,至今尚未淡出历史舞台。

  也正是这一年,伯伊德未能获得晋升将军的机会,只能按规定年龄退休。之后的伯伊德选择过着清苦和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依旧倾注于研究战略理论,结合自己飞行员的经历,总结出了战场上的OODA决策循环,在美国空军史上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或许是恃才傲物,伯伊德的人际关系略显糟糕,这也让他很少获得有分量的荣誉,显得有点“默默无闻”,但他对F系列战机乃至整个美国空军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