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围绕长三角优势产业链 一体化布局南京创新链

2020-07-08 10:11:15  来源:南京日报

  当前,因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提出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最发达地区,肩负打造全国强劲活跃增长极的使命,需要勇于担当,构建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和长三角特大城市,要更加注重在自主可控产业链体系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上构建区域自主配套能力;更加注重发挥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功能,发掘强大内需及消费市场,以“文化+”“创意+”发展壮大消费服务,提升终端产品附加值;更加注重南京的基础研究深度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益,合理引导未来科技和新兴业态发展壮大;更加注重区域合作,发挥南京都市圈的龙头城市引领作用。

  更加注重发挥南京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体系作用,在一些行业领域形成参与国际竞争整体优势

  现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流行”,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由“成本市场”导向转向“自主安全可控”导向,跨国公司主导的“离岸”布局向优势地区的“在岸”集聚转移。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多数制造业产业链对全球产品和技术较为依赖,开放经济发展和深度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体系挑战巨大。为此,我国提出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长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肩负打造全国强劲活跃增长极的使命,需要在当前逆全球化的背景和态势下勇于担当,构建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长三角各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城市/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力求在部分行业领域形成城市/区域间横向或纵向分工体系,各城市集中有限精力打造本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区,推动长三角品牌园区联动发展,鼓励多方共建企业供应链的信息互通平台,在保障更多企业实现本土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产品和零部件配套的基础上,力争在一些行业领域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优势。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和长三角特大城市,可以在自主可控产业链体系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骨干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控制力,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的国家重任;积极培育壮大南京及江苏本土跨国公司,支持外资“龙头企业”扎根发展,支持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整合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上,高位链接全球生产网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增强内外资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力争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上构建区域自主配套能力。

  产业投资转型于补链和延链。通过大城市产业链组织鼓励城市间产业协作与企业供应链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保障更多企业实现本土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产品和零部件配套,鼓励技术关联性产业调整进行产业链补链。同时,面向国内市场和进口替代,发展终端消费品,配套构建创意及市场营销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链”。力争在产业链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上有所突破,强基强链强实力。既要围绕产业链培育创新链,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企业研发体系完善,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面向国家科技发展长期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科学研究。

  更加注重发挥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功能,发掘强大内需及消费市场,以“文化+”“创意+”发展壮大消费服务,提升终端产品附加值

  长三角人口密集、综合实力雄厚、城乡居民较为富庶,能够在市场发展水平、消费聚集带动能力和增长潜力等方面引领全国,需要面向全国市场挖掘内需潜力,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及产品、服务供给方地位,着力提升传统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更加注重文化创意增值与市场营销策划作用,加快形成城市/区域间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服务消费发展格局,推动长三角国际文化创意城市群以及创意都市、消费都市等建设,培育壮大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终端品市场,着力以优质供给激发居民消费意愿、打造高质量内需市场,进而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南京作为我国东部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商旅文体等传统消费以及新兴消费市场优势明显,且坐拥“华东第一商圈”,可以在扩大内需市场、推动消费回升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更加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结合内需市场需求以及消费升级等新形势,加强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产品细分领域竞争态势的跟踪、分析与研判,强化政府引导,积极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增强企业应对市场能力。

  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聚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和新兴消费提质扩容,策划建设引领潮流的消费街区和新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完善市域商业商贸中心等级体系,重点通过消费新热点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新热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的新服务、新业态、新品牌、新模式、新场景等普及应用,加快形成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精神消费、信用消费、小众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模式与集聚格局。

  积极打造世界“创意之都”“设计之都”,围绕地方文化标识以及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和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企业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对接服务机制,鼓励企业将知识、智慧、创新等文化创意要素植入产品,通过性质和功能渐进性/颠覆性改变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交叉融合,积极打造文化创意新经济产业形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工业设计、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服务于区域的龙头企业;加快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硬件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创意产品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育与培训,打造品牌性平台载体与活动(博览会等),培育壮大各类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企业。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