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

陶一桃
2020-07-07 10:51:39  来源:深圳特区报

  提 要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引擎城市,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桥梁与平台,优质生产要素无制度障碍的市场化获得,将为其进一步发展繁荣提供制度保障。当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配置自由流动时,社会将会由于要素的自由流动而获得更持久的活力、创造力与经济增长的秩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了。《意见》的发布是中国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向纵深实施的一项可以带来制度绩效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以市场的力量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制度支撑。这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推动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尤其对促进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更加具有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潜质的新经济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意见》丰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论内涵

  从深化改革的意义上讲,《意见》的出台,尤其是正式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体系及要素交易市场,是足以推动囯家治理机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革命性举措,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还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制的同步改革与完善。从营建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意义上讲,《意见》的出台在构建更加客观、科学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的同时,丰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论内涵,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完成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最根本标志,就是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行政权力决定的计划走向价值规律主导的市场。那么为什么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再次提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我认为,由于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的道路,在这样的改革进程中,一方面是对原有体制的彻底摒弃与重建,另一方面改革又是在既有体制框架内进行的自我革命。所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观念、惯性思维和决策习惯在相当长时间里与革故鼎新同时并存,胶着共处。同时,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唯GDP发展观、盲目实现政绩指标的非理性选择行为,又不可避免地带来由行政干预所导致的“政策导向型”资源错配,从而造成部分生产要素的不合或低效率使用与社会资源的浪费。如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决由于资源错配而带来的“去库存”问题。因此,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市场机制决定、确立要素有序、畅通流动的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交易权,让市场供求与价格信号引导要素配置归宿,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配置,创造最大社会效益,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早在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指出:“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11月1日,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尤其根据中国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意见》既符合经济学理论又创造性地明确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之中,并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张。这不仅体现了我党对市场经济认知的提升,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及远见,同时还从理论上拓展了古典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展示了数字经济时代财富创造特征,从而丰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论内涵,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形态变革,都伴随着崭新的生产要素的出现

  《意见》不仅对全要素市场配置流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还明确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及其要素交换市场体系之中,着重强调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迫切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改变、更新着传统意义上的要素内涵与定义,把一个更加富有财富创造力的新兴生产要素带入现代经济形态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同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资源稀缺的约束假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无限可能性。

  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在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大类。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土地资源,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江河湖泊森林海洋矿藏等等;资本,可以表示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又被称为投资品或资本品,如厂房、机器、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而货币形态即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通常指企业家组建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传统经济学认为,商品价格本身凝结了所有的市场信息,而人们对信息的获得是不需要支付成本的,因而信息是能够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自由使用的。于是,市场参与者就具有了市场运行的完全信息,即信息对称。由于决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市场包含在价格之中,所以直接的相互作用或经济联系并不构成传统经济分析的内容(被研究的假定前提排除掉了),这就隐含了西方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不仅理性经济人假设有了成立的逻辑支撑,而且信息也被作为不变的外生变量被排除在经济分析之外。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逐渐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成为生产函数中不可或缺的变量。它们不仅参与产品的生产,而且还参与要素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

  可以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形态变革,都伴随着崭新的生产要素的出现,进而形成先进的生产力。如同农业时代以土地和劳动力为生产要素,工业时代以资本为新的生产要素一样,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兴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也将产生新的生产要素——数据。

  数字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海量的数据互联与应用为核心,将数据资源融入产业创新及其升级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一方面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尤其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引发数据迅猛增长,从而使大数据不仅成为社会基础性战略资源,并且蕴藏着巨大潜能与预期价值收益;另一方面数据资源与产业的交汇融合,又在客观上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新的飞跃,大数据业已成为驱动整个社会快速运行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生产要素,并在生产过程与社会财富创造中与劳动、土地、资本等其他传统生产要素共同形成、创造着社会财富与价值。另外,相比其他传统生产要素,作为新兴生产要素的数据资源又以其特有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与几乎无限供给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某种程度和某一财富创造领域打破了资源稀缺性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具有无限潜质的可能。所以,数据不仅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而且也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关键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