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时政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
2020-07-06 10:19:14  来源:天津日报

  初心砥砺使命,使命见证初心。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9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光荣史。99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不断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不断书写人类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发展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责任使命,引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大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深刻揭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最根本的属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党上下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切实有效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

  一、“三次伟大飞跃”有力诠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再到“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我们回望历史、眺望未来,审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99年来的奋斗历程跃然纸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让人心潮澎湃。显然,这“三次伟大飞跃”贯穿其中的灵魂与主线就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奋斗,既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更是有力诠释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也逐步陷入深重苦难和重重危机之中,这时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了尝试,试图找寻救国救民之新路,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我们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得以根本改变。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这个核心,社会主义在中国才得以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得以开创、引领和推进。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法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就无法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伟大飞跃。

  2.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显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99年奋斗历程,既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不断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从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使命来看,中国共产党自身有着诸多优势,如独特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领导优势,使其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重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能确保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的根本保证,离开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了“定盘星”和“指南针”,就会失去正确方向。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从“三次伟大飞跃”得出的历史启示来看,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然,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成功经验和须臾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从实践进程来看,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进程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完成光荣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因此,面向未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好、写精彩,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始终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党的领导是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定海神针”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之治”赢得世界的广泛赞誉。显然,“中国之治”成功的背后密码在于“中国之制”,在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阐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居于第一个的显著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成为“中国之治”的根本所在。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创造“中国之治”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充分彰显我们党在整个国家中的根本地位和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成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使命任务、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政体、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等决定的,并由国家宪法所确立,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所检验,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演进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有资格成为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和幸福所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引领。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并主要体现在把准政治方向、统领政治体系、主导社会治理、决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正是基于此,深刻认识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确立党的领导的统领地位,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的统摄性地位,我们党才能更好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中国之治”的独特密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事业就能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可以说,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是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为更加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政治强党同向发力,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一体化推进,特别是建立完善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等,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不断凸显,“中国之治”不断激发创造伟力。

  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之治”的根本遵循。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要把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社会领导有机统一协同推进,并贯彻落实到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全过程,通过协同发力,形成整体效应,确保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极端重要,既能够保证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又能够保证国家治理稳定有序地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从而不断整合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高效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1 2 3 共3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