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浅析地方工人报发展的市场化选择
何爱华//www.workercn.cn2013-11-01来源: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至今,全国工人报系除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工人日报》外,还有20多家地方省(市、区)总工会的机关报。它们不仅是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亿万职工群众的喉舌,也是地方党报的必要补充,其作用和影响力不容忽视。它们不仅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风雨岁月,也见证改革开放和平崛起的风起云涌,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存在不容忽视。

  但是,在当代经济、政治和社会总体改革及发展的形势中,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地方工人报在领导体制、治理体制和经营运行机制诸方面还没有破题。究其深层次原因,是还没有把报社发展提到改革的议程。地方工人报要改变影响有限,作用有限的局面,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坚持基本前提下,走市场化选择之路。

  市场化选择的基本前提

  工人报系是工人运动的产物。我们坚持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因此,地方工人报改革的市场化选择必须坚持三个方面的定位。

  政治定位。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人群众团体,它必须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和喉舌,以发挥党的宣传工作的补充作用,这个阵地和喉舌就是地方工人报。它必须坚持地方总工会的领导和指导,这就是地方工人报的政治定位。

  职能定位。履行维护工人群众的职责是工会这个重要社会政治团体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职能定位。那么,工会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职能作用,特别需要它的机关报——工人报——这一喉舌的特殊作用。因此,工人报的职能定位必须是服务于、服从于工会的维护职责。这就是工人报在党的思想宣传路线和整个报业格局中的职能定位。

  方向定位。职能定位,缘于工人报刊存在的价值的把握。而方向定位则缘于对工人报刊成长空间的最本质的认识。工人报核心服务对象是工人大众;而工人大众的生存依托,发展依托是工厂、是企业;再者,工会组织网络基础在工厂、企业这一基层,又按照中国特色要求,凡有工人的地方都要有工会组织。因此,工人报的方向地位,就是“面向工人,面向工厂,面向工会”。

  治理机构的市场化选择

  目前,大多数地方工人报的经营机制还是老套路,与市场化遥遥相望。

  在这个方面,南方工报“抓住终审权,放开经营权”,不失为工人报探索市场化经营的改革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所谓“抓住终审权”,就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政治是明确的、严格的,必须坚持“主旋律”的底线,不能突破思想宣传的禁区。其次,这个“终审权”还要放在正确宣传党的工运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大力宣传依法维护工人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聚集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指引改革发展的正方向。

  所谓“放开经营权”,就是对报刊的发行、广告甚至刊内一些热点栏目等业务和报社人事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按市场化要求进行改革,按“投入回报”的经济规律办事。

  从经营角度考虑报社发展的再起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加大投入,增大运行资本,盘活固有资产的问题。因此,要从引进战略投资方面转变观念、放开思路。工人报的价值存在、成长空间以及工会社会资源优势是有投资战略意义的。可以让渡部分经营权,换取当量的投资,进而改进报社的治理机制和机构。可以引进一个以上的投资伙伴,不论是社会自然人还是社会法人,共同构建股份制式的责任公司,建立健全董事会式的治理机构。但是,地方工会必须处于实际的控股地位,才能保证“抓住终审权”。

  发行、广告和有关栏目的市场化选择

  长期以来,工人报刊的发行大都是靠主管单位发文下指标,外加业绩考核,即使如此,相当一部分报社的发行量还是上不去。另外,工人报刊的广告长期以来都显得比较单一,纯工会化严重,社会公共产品的广告极少。加之很多都是周刊,广告的时效性和时事的新闻性、社会热点的深度解读性就大打折扣。因此,打开发行和广告的市场化道路,务必解决报刊的覆盖面,新闻的时效性,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等基本问题。

  工人报刊的有些栏目也是可以进行市场化选择的。可以结合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食品医药安全监管部门、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等等联盟起来,开辟诸如“安全生产万里行”、“环境保护三湘行”、“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形式,既扩大政府监督工作的力度、决心和影响,又彰显工人报履行维护职责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做,政府的投入能发挥比广告更好的效益。减少行政执法的成本,又能给工人报刊增加活水之源。

  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市场化选择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要发展起来,关键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要治起来。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僵化的、封闭的、惰性的人事制度。首先要转换用人机制。应该建立起“竞争选人、业绩用人、职业育人、待遇留人”的用人机制和制度。在内部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岗位分类和岗位管理制度。所有岗位务必做到权、责清晰,利益可控。在人员定岗上,必须实行公开招聘,凡进必考,凡劣必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化管理。

  同时,在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相匹配,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作用,特别是激励作用。可以说,如果收入分配起不到激励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作用,就会再次陷入“平均主义”的泥潭,再次套上“养懒人”的桎梏。当前,比较时髦的一个词叫“绩效”。以绩效考核分配为核心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然,在报社这么一个高知识结构,文化集中的单位,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还有一个技术职称制度建设问题,要一并纳入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内容。真正让那些爱岗敬业、有才能、业务能力强的人确实感到岗位可职、事业可爱、前途可达、价值可期。

  地方工人报的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市场化选择是方向,其途径可能有多样性、内容多样性、时间上的递推性。过来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并非平凡之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担当和坚持。

  (作者单位:湖南工人报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