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今天,我想牵起你的手

来源: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
2024-05-02 14:37

原标题:今天,我想牵起你的手

从清晨到日落

总有一双双劳动者的手

充满力量

托起希望

这些劳动者的手

或细腻灵巧

或粗糙壮实

或饱经风霜

……

他们用双手

操控精密仪器

练就绝技绝活

筑起广厦千万

守护万家灯火

……

从毫厘之精微

到重器之磅礴

初心在方寸

咫尺在匠心

这双手 铸造民族工业

这双手

以大国重器锻造强大支点

把精湛工艺融入国家高质量发展中

挺起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

▲这是中核集团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换料操作人员钟伟的手,这天他刚完成当天的高通量堆换料任务。这双手裹在严密的双层手套里,被汗水浸泡得发白;也正是一双双这样的手,完成了一炉炉设备修缮、换料维保的任务,保障了多座研究堆各类关键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如果只看这双朴实的手,很难联想到精密至极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制造。但正是靠着这双手,来自中国融通集团科研院航发公司的总装技师郁启宁精准装配多型主力单品,实现多项技艺创新,为国产无人装备提供强劲可靠的“中国引擎”。

▲这是一双司钻的手,也是一双打造“中国深度”的手。十年间,经这双手送入地下的钻杆达10500多根。中国石油全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开钻以来,这双坚硬而充满力量的大手操作着全球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稳稳地将1000余根钻杆送入井筒。

▲靠着这双手,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聚合外操主任技师冯林明每日查看丝束质量,一缕缕细如发丝却坚如钢铁的碳纤维接连下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打造大国重器,托举强国未来。

▲国机集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职工的这双手满是油漆,却能舞动出最美的色彩,挥舞起手中的喷枪,走笔龙蛇中,绘制出东方红拖拉机的“最美嫁衣”。

▲从三峡、溪洛渡再到白鹤滩……这双巧手力道稳、精度准,不断攻克水电机组转轮装配技术难题,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东方电气集团水轮机装配特级技师、高级主任操作师崔兴国用这双巧手,一路见证着我国水电事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辉煌历程。

▲这双短粗厚实的手,来自中国宝武马钢交材车轮车轴厂精加工技能大师沈飞。正是这双手,让他完成了一次次车轮精加工难题,在数百次的试验中实现了精度要求,加工出一件又一件车轮精品。

▲这双手,曾伴着月亮催生新的化学反应,如今又在骄阳下绘就实业发展的蓝图。日月之间,来自中国化学工程的杨克俭,十年磨一剑,突破己二腈“卡脖子”技术,圆梦己二腈国产化,点亮了尼龙产业发展的明天。

▲这双手成功研发出核电站发电机不抽转子检修机器人——“悟空”。来自中广核的发电机检修主任工程师王建涛,让机器人进入45毫米的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缝隙中完成检查和试验,让核电站发电机检修中风险最高、工期最长、投入人力最多的抽转子解体大修工作,更加高效和安全。

▲变压器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线圈就像变压器的“心脏”。在中国电气装备所属西电西变线圈车间,孔稳超用一双粗糙有力的手,弯制出一个个圆滑服帖的S弯,绕制出一层层紧密平整的线饼。

▲这双满是油污的手来自中汽中心下属单位天津检验中心发动机试验室的工程师卢中轩,他专注于重型发动机的台架测试试验,为每一台发动机做好保养检查工作,五年来做到零事故发生,为保障发动机检测试验保驾护航。

这双手 淬炼钢铁筋骨

一根焊条,一把焊枪

弧光在手中跳跃

每一次焊接都是艺术的创造

这双手

用一条条完美的焊缝

撑起大国重器的重量

在钢与火的交织中

淬炼出“匠人筋骨”

▲中国华能德州电厂焊工班班长程平曾是一名侦察兵,28年前,他放下钢枪,拿起焊枪,被大伙称为“兵哥悍将”。他先后攻克航天承压部件焊接、国家深海探测及国家新能源风电设备维护等难题,实现创新成果20多项,用焊枪“焊”卫了一名产业工人的匠心品格,用青春和智慧演绎了新时代“兵哥传奇”。

▲在焊花间舞动,这双手熟练运用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小管机械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在火光中游走,这双手每天在200℃环境中坚守8小时。在哈电集团锅炉公司联箱分厂焊工黄旭的这双手下,一道道环环相扣的焊缝流淌而出,打造出我国电力事业的钢铁丛林。

▲这是中国五矿司炉工张海洋的手,他每两小时仔细检查一次两台152㎡焙烧炉炉膛。炉内物料的沸腾情况,通过钢钎传递到司炉工的手上,为焙烧炉长周期运行安全护航。

▲这是中国节能所属中节能国祯水厂的一位女焊工,她的双手能烧得一手好菜,也能持面罩、举焊枪。靠着这双不起眼的手,她打造出了一件件合格的环保设备零部件,为水处理设备的使用运营提供保障。

▲这是矿冶集团株洲公司焊工许必君的手,手中焊枪是他的武器,美丽的弧光在双手掌控之下走出漂亮的焊缝。他创立的紫铜氧焊法,成功解决工序瓶颈,在他炉火纯青的焊接技术加持下,焊接产品也能做成艺术品。

这双手 以毫厘之功精益求精

他们刻苦钻研、精心磨砺

让大国重器站上世界之巅

他们突破创新、精雕细琢

让中国制造打上“智造”标签

他们勇于挑战、精心巧思

让大国基建不断书写奇迹

这双手

以毫厘之功精益求精

将平凡工作干到极致

▲教科书上,人的手工锉削精度极限是千分之十毫米。而航空工业集团方文墨加工的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三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这是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的精度。他发明的“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将生产效率提高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为企业节约100多万元;他改进的钛合金专用丝锥,提高工效4倍,每年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万余元。

▲只要操起锉刀,一双手稳、准、巧,一丝不抖、干净利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张学海,潜心钻研钳工技术31年,从0.1毫米到0.01毫米再到0.001毫米,以他名字命名的“配合件精准装配法”,解决了装甲车辆关键部件成型模具160个刀齿精度0.001毫米、模具装配精度0.01毫米的技术难题,使他成为练就绝技绝活的“大国重器装配师”。

▲中国华电邹县电厂精密诊断中心组长曹景芳有一双“神医妙手”,处理解决设备振动问题是她的拿手“绝活”。这双纤细灵巧的手,能够将设备振动值从128微米降低到9微米,比业内29微米的设备振动优秀标准还要再低3倍。

▲在国家能源集团繁忙的实验室里,有一双沾满化学试剂的“妙手”,它可以精准调配每一滴试剂、认真分析每一份样本、严格录入每一项数据,默默守护安全生产。

▲手上有“度”,心中有“数”。从生产一线到控制中心,2万余个端子实时传送生产信息,经过一双双中国中化仪表技术工人的“妙手”,数以万计数据信息正确传送,为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保驾护航。

▲这双稳健操作着高精度电子天平的手,是中国中煤能源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能使天平精确到百万分之一克。这双手与天平默契配合,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准确无误称量样品、记录微小变化,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坚实保障。

▲这是一双“分毫不差”的双手。来自中国铁建的劳动者每天精确调整盾构机掘进姿态,以毫米级的精度,驾驶数百吨的“钢铁巨龙”在地下几十米“穿针引线”,用实力彰显中国基建速度。

▲29年,与他“交手”的一直都是测量仪器,从最初的水砣到如今的电子水准仪,在见证测量设备更新迭代的同时,也书写了他从厘米到毫米的精度传奇,在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我国北方寒冷海域首条跨海沉管隧道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中,中交集团的技能专家陈兆海用一双巧手雕琢“中国精度”,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狭长的镊子、精密的仪器是中国中检安徽公司检验员刘志虎手中的研究利器。这双稳重而不失灵巧的手在实验台上得出了一系列精确的数据,让客户准确了解样品成分、纯度、性能等重要信息。

这双手 守护美好生活

能源保供,点亮万家灯火

通信保障,千里传递温情

粮食水源,品味美好生活

路通隧达,出行平安顺畅

……

这双手,守护美好生活

▲这是一双为电网“做手术”的手,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南方电网王其林在电网继电保护领域坚守了二十余年,配合着他脑海中的1万多张专业图纸、4000多套设备,在继电保护缺陷时,这位“电网的急诊医生”总能最快找到“病因”,“手”到病除。

▲无论冬寒夏暑,国家电投劳动者的这双手薪火相传,始终在繁杂的电路间穿梭架桥、调校参数,仔细排查安全隐患,让电路“血管”保持畅通无阻。

▲在国投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运维人员检测设备材料质量、排查设备故障、记录分析问题……他们用双手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点亮万家灯火。

▲这是中国移动装维人员的手,就是这双手,抚过乡镇里大街小巷的光纤,拉光纤入户、装网,为成百上千户家庭带来畅享宽带的快乐。

▲这是来自中国电信劳动者的手。这双手饱经风霜,无论严寒酷暑、雨雪风霜,都能娴熟操作;这双手稳健灵活,在抢险现场迎难而上,保证完成任务;这双手可靠高效,光纤接续、顺利割接,高效恢复通信。

▲这双手来自中粮集团粮谷的质量部检验员。一把镊子,一盒米样,每半小时检测一次,日复一日,他时刻践行“细致、客观、真实”的工作要求,守护国民餐桌安全。

▲不论白天或黑夜、飞机出港或是进港,总是会有来自中国东航的一只只手举起红色闪光的接引指挥棒,引导国产大飞机C919安全有序地运行,光亮虽小,亦能指引前行。

▲这些沾满灰尘的手是中国通号电气化局施工人员的手,他们的手成百上千次接触钢材、石料,变得同钢材、石料一样粗砺。这些手托举起了铁轨之外的辛酸与重担,保障了铁轨之上的便利与平安。

▲中国中铁一局的白芝勇凭借这双结实有力的手,精测了近50条国家重点铁路线路,让两头掘进的高铁隧道以“严丝合缝”的准确率精密对接,让工程蓝图精密地勾画在山川平原,连接成千上万家的幸福。

这双手,在坚守与传承中淬炼匠心,为美好生活添彩。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七局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项目细木工的手布满老茧,这双手精心雕琢了上百个木构件,用一凿一木搭建起整栋建筑,在一点一滴中复建出朱文公祠的历史变迁与恢弘壮阔,奏响一曲“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铿锵赞歌。

▲这是一双00后少女的手,纤细的手指充满力量。来自华侨城集团旗下云南省杂技团演员的杨慧茜手掌垂立,撑起的不仅仅是表演的身体,更是对青春梦想的追逐和对杂技文艺事业的热爱,助力优秀传统杂技技艺发扬光大。

这双手,直面生死挑战,托起生命之重,凝聚爱与力量,温暖美好生活。

▲这双手来自中国安能的一名修理工,他曾奋战在无数个救援现场,向险逆行,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劳动者的这双手

为自己的梦想披荆斩棘

更为时代前行添砖加瓦

向万千普通的劳动者

致敬!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