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赵 畅:改革成果该让谁来评价
//www.workercn.cn2015-07-22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浦东新区,25年来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在全社会营造了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首次举行的浦东“十大改革创新项目”评选,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综合网友投票、专家评选等意见,最终由企业或居民代表为获奖者颁奖。

  改革成果,为何必须让服务对象来评价?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由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决定了的。任何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改革,在改革体制机制、改进工艺质量等的同时,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一句话,就是为了提高政府效能、提升市场活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改革效果如何,改革是否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实惠,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就是干部群众,就是改革的服务对象。

  改革成果,必须让服务对象来评价,也缘于改革的发言权并非掌握在改革者手里,而是掌握在广大干部群众手里。改革,意味着的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是要革除一些陈规陋习。而哪些僵化的落后的传统做法需要摒弃?哪些影响发展的积习流弊需要革除?工作在一线的干部群众心里最清楚,自然,他们也最有智慧,最能提出好的解决办法。

  改革成果,必须让服务对象来评价,对广大领导干部而言,更是一剂整治工作作风的清醒药。听取干部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评价过程,其实就是听取他们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本人工作作风评价的过程,就是鞭策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自觉深入基层的过程。

  “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必须来自基层一线,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坚持问题导向,除了领导干部自己要走下去、深下去之外,关键必须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到改革中来,注意倾听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对改革成果的评价。唯此,在更高起点、更广领域、更大空间内推进改革开放,也才有切实的保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