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赵杰:“在国门站工作很自豪”
//www.workercn.cn2015-02-0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在国门站工作很自豪”

 

  本报北京2月7日电(通讯员李德勇 记者周伟)2月7日,赵杰和往常一样,上午9点钟就来到阿拉山口站国际联运大厅,操着一口流利的俄语与哈方铁路工作人员检查票据、办理货物交接。

  29岁的东北小伙儿赵杰2008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学俄语的他如今是阿拉山口火车站的一名翻译,负责将一张张往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货票翻译成中文,进行货物交接。作为“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阿拉山口口岸是陆路通往中亚及欧洲的枢纽,在中国与中亚、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学的是俄语,这里能发挥我的特长。”赵杰说,因为对翻译工作的热爱,他毕业后来到了离家4000多公里的阿拉山口站。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赵杰主动要求到与中国接壤的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站工作,承担中哈两国铁路运输往来贸易货票的翻译工作。

  国外的工作紧张而忙碌,赶上运输高峰期,赵杰常常彻夜不眠地翻译货票:数量、名称、品类、地址……这些重要信息一旦出错可能会造成两国间贸易沟通出现问题。一开始,日夜颠倒的工作也曾让他疲惫不堪,但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即使忙到深夜,依然反复核对,确保翻译准确无误。

  工作6年,最让赵杰难忘的就是2013年通过阿拉山口站选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俄罗斯留学的经历。“出国让我接触到了很多语言方面的人才,互相交流讨论,对提高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1年的留学生活提高了赵杰的俄语水平。

  离家4000多公里的赵杰也想念家乡的亲人,每两天给家里打个电话是他的“必修课”。“妈,放心吧,这里跟咱家那疙瘩一样,我在这里挺好的。”听到家人熟悉的声音,赵杰常常会忍不住落泪,但在电话中,他不会让家人觉察出异常。

  来阿拉山口站至今,赵杰只回过一次家。“本来打算春节回去的,这段时间口岸过货量大,缺翻译,等到过完年再回家看父母吧。”赵杰说,他已经将买好的礼物寄了回去,“过年时在电话里拜个年就好”。

  “咱们国家现在开了好多趟到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很多都要经由这里出境,我感觉责任挺大。”看到一趟趟货运列车在自己的手中办理过货、交接,从这里走出国门,赵杰说,“在国门站工作真的很自豪。”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