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中铁十二局“十大杰出青年”史振宇:高舞龙头三秦行
//www.workercn.cn2014-08-29来源: 中工网——《中国职工科技报》
分享到:更多

   8年拼搏,他率领员工以“全胜”的战绩出色完成了3项“急难险重”施工任务。其中抱得国家优质工程奖一项,创全国隧道施工最好成绩一项,获得科技创新成果10余项,成为三秦大地上一支响当当的“施工劲旅”。这个高舞龙头的人就是中铁十二局集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青年高级工程师史振宇。

   关键时刻的“千斤顶”

   史振宇是近年来中铁十二局集团在隧道施工中涌现出的一颗“新星”。他在大学读书时学的是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2002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新原高速公路项目部,征战全国闻名的雁门关隧道。从此,开始了他的“隧道人生”。之后又参建了汾柳高速公路薛公岭隧道、常吉高速公路岩门界隧道、铜九铁路八卦山隧道。一路走来,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现场技术员成长为一员能征善战的“小虎将”。

   2006年3月,中铁十二局集团中标了小康高速公路N10合同段施工任务,全长11.2公里的包家山特长隧道就在其中。包家山特长隧道为当时全国第三长高速公路隧道,地质以千枚岩为主,且地下水丰富,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称为隧道施工的“梦魇”。果然,隧道进洞不久就遇到了大麻烦,松散围岩在丰富地下水的作用下变成了“烂泥塘”,使施工危机四伏。就在所有人为施工揪心之时,第一次踏上三秦大地担任项目总工程师的史振宇挺身而出。通过仔细观察、反复研究,他制定了一套适合包家山多变千枚岩地层隧道施工的科学方案,即将“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变为在强支护条件下的“多台阶小断面九步流水作业法”,最终使躁动不安的地层变成了听话的“好孩子”。

   全长5440米的西商高速公路秦岭隧道,不仅是全线头号重难点工程,也是全国第一条三车道长大高速公路隧道,其近170平方米的大断面开挖,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的史振宇变压力为动力,施工中通过构建一个岗位责任体系——隧道掌子面岗位责任体系,推行两个图表管理办法——隧道施工综合管理表、隧道掌子面管理流程图,抓好九个控制点——循环进程、超欠挖控制、钢架标准化、锚杆有效性、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炸药单位体积消耗量、混凝土配合比、监控量测、工序平衡等以及建立全员事故易发点监控责任制,确保了施工过程可控,从而实现了施工的又好又快并创造了月掘进180米全国大断面施工最好成绩。不仅率先完成了本标段内的施工任务,还越界多掘进1355 米,相当于承揽到一个近亿元工程,为全线按期通车立了大功。

   有桥、有隧、有高填方,延延高速公路LJ-5合同段是业主“督办”的重点综合标,也是史振宇在陕干的第三项工程。设计为黄土地质的杜家坪隧道本来就十分难干,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山体中出现了20多厘米厚的原油夹层,导致整个杜家坪山头不断“滑动”,致使施工不得不停下脚步,有人甚至建议改线绕道。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史振宇一方面狠抓安全管理这篇大文章,项目部领导分片负责、全员共同参与,抓施工主要环节、抓“事故易发点”、抓员工操作细节;另一方面采取洞外打抗滑桩锚固山体、洞内超强支护、分层分部开挖的科学方法掘进,从而实现了施工的“险中求稳、稳中求进、得寸进尺”。杜家坪隧道目前已进入施工的最后冲刺阶段,其施工方法被称为特殊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的新突破,已在陕西省多条同类地质公路隧道施工中推广。

next-page

   授课台上的“老专家”

   掌声,又一次掌声。在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召开的“特殊地质隧道施工技术专家座谈会”上,主席台上一位风华正茂后生的发言,引起了台下许多两鬓斑白的地下工程界专家频频点头和热烈鼓掌。这位年轻后生就是中铁十二局集团高级工程师史振宇。

   参加工作以来,史振宇始终在一线摸爬滚打,多次目睹了一项科技成果给施工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下决心做一名“科技兴业”的忠实践行者。因此,他在单位同龄人中是技术成果最多的人。进入陕西建筑市场、走上项目主要领导岗位后,他更加注重技术开发与运用,取得了累累硕果。

   千枚岩地质是隧道施工的一块“牛皮癣”,加之还要穿越20条断层和1000 多米富水段,因此小康高速公路包家山特长隧道施工格外令人关注。史振宇通过走访专家、多次科学论证,开发出了以“隧道周边径向注浆”、“多台阶小断面九步流水作业法”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富水千枚岩大断面公路隧道快速施工工法”,实施后效果明显,包家山特长隧道最终提前5个月顺利贯通。“富水千枚岩大断面公路隧道快速施工工法” 被评为山西省省级工法和中国铁建科技成果奖,史振宇两次受邀参加陕西省有关部门召开的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国家隧道设计大师史玉新同台为学员授课。

   不塌方是隧道施工的最高境界。在西商高速公路秦岭隧道施工中,史振宇针对超大断面施工安全风险大的实际,把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即把企业长期推崇的“隧道129管理方法”与“事故易发点控制法”的巧妙捏合在一起,打造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了以“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和以“岩变我变,科学运作”为核心的“西商高速公路秦岭隧道综合施工技术”以及人人管安全、个个抓质量的“秦岭隧道精细化管理模式”。技术成果助推岭隧道施工一路领先并超额完成1355米隧道掘进任务。陕西省交通厅、业主先后3次召开现场会,号召兄弟单位向中铁十二局集团学习,史振宇也被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聘请为隧道专家。

   在延延高速公路LJ-5合同段施工中,面对综合标段困难多的实际,史振宇以施工难题为科研课题,成立了6个科技攻关小组进行专题解难。尤其是他和项目总工程师张栋平针对杜家坪山体“滑动’开展的“杜家坪黄土隧道抗滑抗压施工工法”课题研究、开发,为确保杜家坪安全、优质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前不久,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领导视察工地时为史振宇竖了大拇指,称他是隧道施工的技术“大拿”。

next-page

   光荣榜上的“老面孔”

   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优秀共产党员……在陕西施工8年,史振宇干什么、成什么。他先后20多次站上业主最高领奖台,“常胜”的背后是他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他有着清醒的头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施工环境,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积极探究市场规律,并结合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项目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有旗必夺,永争第一”的硬朗作风,引领项目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显示了强劲的竞争力。

   他有着超前的思维。每逢项目上场,他都能充分创造条件,争取业主、设计单位对设计变更的支持,及时消化影响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不利因素;每项工程开工之前,他都要组织技术、计划、工程、物资等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列出多套预案,在进行综合比对优化后敲定最后施工方案,避免了施工的“先天性不足”,使项目运转步步主动。

   他有着家长般的情怀。他始终把项目部当作是一所学校、一个家庭去经营,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师生和亲人来关爱。他所在的项目,不仅有高品位“文化线”、“卫生线”、“生活线”,还有“青年岗位成才”、“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家庭援助”等人文关怀。特别是持续实施的“人才培训计划”,不但培养和留住了一批批生产和技术骨干,而且使员工都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正因为如此,他带领的项目团队才能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样的工程,都是一支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威武之师,都是全线建设的“领头羊”,都能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