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钟南山与在穗工作学习的19位外籍人士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2020-04-16 10:17:02

  4月15日,广州市第78场疫情防控新闻采访活动在广州医科大学举行。钟南山与在穗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参加座谈交流活动的19位外籍人士,分别来自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索马里、越南、尼日利亚等不同国家。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广州求学的留学生,也有国际学校顾问和电视台主持人。

  一进会场,钟南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外籍人士代表们一一握手。19名外国代表向钟南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钟南山用英文给予了解答。

  提问:戴口罩能有效防护吗?

  钟南山:尽管戴口罩是否能有效防护存在争议,但我认为戴口罩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护自己免受感染。防控疫情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保持距离,二是戴口罩。

  提问:外国在穗留学生如何防疫?

  钟南山:我认为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没有区别,应该同等对待。近期,中国出现个别感染案例,但不代表疫情就会第二次暴发,大家可以逐步恢复工作、上学,但如果你有外国的朋友来,还是需要小心、注意防范。

  提问:对于非洲国家防控疫情有哪些建议?

  钟南山:疫情严重的国家需要封锁,因为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一定要聚集,比如开会,请戴上口罩。不只是在非洲,在人员聚集的场合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每个人的“背景”。如果我去非洲,我会和当地政府人员认真讨论这个问题。

  提问:如何劝说父母戴上口罩?澳大利亚马上冬天了,他们不戴口罩的风险会不会变大?

  钟南山:在外国确实存在戴口罩人家会看不起你的情况,他们认为戴口罩是有病的表现。但是,戴口罩是预防别人传染给你,特别是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戴口罩可以避免人家传染给你。因为新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有人就是在电梯里被传染的。

  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易传播,4到16摄氏度适合它们存活,这是在南半球可能会传播的原因,但预防得好,病毒发展可能会下降,气温下降确实要更加注意。

  提问:有些小朋友出现了发热等相关症状,怎么对他们做出诊断?

  钟南山:儿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如果儿童出现症状,会先诊断是普通流感还是新冠肺炎,并对家长做检测。

  如果是一般过敏性疾病,接触了过敏源才会出现,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有效果一般就是过敏。如果用了没效果,就要考虑其他的可能。不是一定要有发热症状,50%的患者最初是没有发热症状的。

  提问:我们可以从此次疫情学到什么?对个人有哪些健康建议?

  钟南山:这对很多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此前中国上了SARS这一课,让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有了经验,人们很快意识到这个疫情的严重。但是这还不够,接下来,我们需要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一些习惯需要被禁止。

  我曾经是400米跑的冠军,我进入大学后到现在,一直健身,我保持了这个习惯,坚持运动对我保持健康很有用,也让我看起来没有那么老。

  提问:怎么教育孩子防范新冠病毒?

  钟南山:我们需要政府、家长、社区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家长的观念和说法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政府也要承担责任。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来看,现在有一些说法在制造歧视,说某种人易感染是不对的,实际上所有人都易感染。

  提问:中国与其他国家如何守望相助?

  钟南山:我们除了支援口罩、呼吸机等,更重要的是医学交流合作。现在我们跟欧洲、美洲等国家,每个星期都有交流,今天下午还要跟印度交流。我们很愿意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流,我们目前的疫情防控有些是对的,有些可能是走弯路,大家多交流可以彼此都少走弯路。

  (钟南山回应内容为英文转译)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直击疫情一线的英雄身影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郭京飞:余欢水是来给苏明成还债的

    由郭京飞主演、正午阳光制作的网剧《我是余欢水》上周登录爱奇艺首播。这部总长不过12集的短剧,一周时间就更新了6集。和大多数国产剧不同,这部精致短小的剧集叙事逻辑完整,节奏明快,在豆瓣开分就高达8.5分,而由郭京飞饰演的余欢水,也迅速建立了自己史上最强“社畜”(源自日剧,上班族自嘲网络用语)的人物形象。

  • 方锦龙:“国乐也能抓住年轻人的心”

    在视频网站Bilibili的跨年晚会上,方锦龙如变魔术般,切换多种传统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甚至用手指弹自己的脸。11分钟的节目“全程高能”,网友们留言“跪着看完”“老爷子太厉害了”……这场节目让不少年轻人第一次认识五弦琵琶、印度西塔琴、日本尺八、意大利锯琴等乐器,才发现“原来乐器还能这么好玩”。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