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赵忠贤院士:相信自己可以把冷板凳坐热

2018-08-13 14:25:52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

相信自己可以把冷板凳坐热

世界第一台“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在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正式通过国家级验收。图为专家组首席专家甘子钊院士(左)和该课题责任专家赵忠贤(右)兴奋地登上实验车。视觉中国供图

  77岁的物理学家赵忠贤,是辽宁新民人。曾有人让他给年轻人传授些成长秘籍,他讲的是个“大实话”:如果能把生计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

  他自己的经历恰是如此。

  研究高温超导是赵忠贤的兴趣,也是他的职业,并为他在科技界赢得诸多荣誉和称号: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9年、2013年先后两次获得有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之称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1月又获得象征科技终身荣誉的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辈子专注超导这一件事,厚积薄发,成果、荣誉纷至沓来,一切似乎顺理成章。然而回首往事,赵忠贤却说自己年轻时,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拿什么奖,甚至直到上了大学,也未曾想过自己最后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前不久,在中科院一场“讲爱国奉献,当时代先锋”主题活动上,赵忠贤说,他只是沿着自己年少时的兴趣轨迹,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一步一步走下去。

  一本科普杂志成为与科学结缘的起点

  赵忠贤是1941年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这一代人是最早一批“祖国的花朵”——上世纪50年代,电影《祖国的花朵》火遍大江南北,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随之广为传唱。

  他对于科学的热爱,也是在这种“又红又专”的环境下渐渐培养起来的。

  1956年,他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正是那一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这对一个中学生(兴趣选择)的影响是很大的。”赵忠贤说。

  一本苏联杂志中译本的《知识就是力量》,就这样闯进他的高中时代,成了他与科学结缘的起点。

  在那个学理工很时尚、科学工作受人尊敬的年代,他借由这本科普杂志,以及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影响和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而喜欢上了科学。

  如今算起来,赵忠贤从事探索高温超导体研究已有40个年头,有人说他把冷板凳都坐“热”了。在他看来,板凳并不总是冷的,“(对超导研究)越钻研却越有兴趣,已经喜欢上它了,甚至是‘有瘾了’”。

  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赵忠贤,依然愿意和年轻人一起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他说,这种科研工作的确是几十年如一日,能坚持下来,绝不是来自外力的强迫,而是因为简单的“热爱”。

  1959年,赵忠贤如愿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虽然那时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如现在,几百人上大课,坐在角落里面甚至听不清楚,暖气还没来的时候,大家就集体跺脚取暖。但这并未阻挡大家求学的热情,“老师依然认真地教,学生依然如饥如渴地学”,上大课一样可以学得好。

  有一次,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先生来学校作报告,学生们就坐在操场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在临时搭的台子上主持会议。就在那次会上,钱三强讲了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故事。

  那是1959年,距离这颗人造卫星发射已经过去了两年,但在场的年轻人听到里面的故事,依然掩饰不住兴奋,这其中就包括赵忠贤。

  他至今记得,钱三强作报告时提到,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苏联政府就从前线调回一批年轻人,让他们到后方学习,那同样是一个艰苦的环境——有时候就在走廊里上课。后来,这批人中很多人成了苏联“两弹一星”事业的骨干。

  这些让还是大学生的赵忠贤意识到,对待科学除兴趣和热爱之外增加了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

  后来,赵忠贤从事探索高温超导体40年,他说,之所以坚定选择高温超导作为终生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理由:一、它是科技前沿,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二、它一旦成功,有很大应用价值。三、探索过程中,它还能解决跟超导有关的其他问题。

  不做“满分学生”,用多余时间开拓视野

  在学生时代,赵忠贤始终有感于前辈名家的治学精髓,钱三强、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都曾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留下印迹,不管是他们的讲演报告,还是授课“金句”,对赵忠贤那一代的中科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都很有影响。

  比如,钱三强先生曾经提到过,他喜欢“四分的学生”。治学之道正与这“四分”紧密相连。

  赵忠贤说:“当时我们听了(四分学生的说法)很高兴,因为五分太花精力了,不过于看重分数,就有多余的时间去开拓视野。”

  再如,华罗庚先生针对治学问题,曾经写了一篇题为《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学习》的文章,其中写了四点:独立思考;练好基本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锲而不舍,勤奋刻苦——顽强刻苦的精神。

  这四点对那一代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影响深远。这其中的“独立思考”,赵忠贤还从一位大学老师那里找到了佐证。这位老师是物理学家张宗燧,张先生给赵忠贤上数理统计课时,讲到“系综”问题,直言他不同意某一个著名学者的观点。

  “这个(直言)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是很遥远的事。却给我们留下一个深深的印象,即科学是在交流、讨论和质疑过程中创新发展的。”赵忠贤说。

  多年的科研和学习过程,赵忠贤深受老一辈科学家治学的影响。黄昆先生治学之严谨同样令赵忠贤敬佩。

  黄昆先生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发言中讲道:“科学研究贵在创新,要作到‘三个善于’,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善于做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大多数开创性研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复杂和深奥,关键是确立少而精的目标。”

1 2 共2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自称“还差得很远”——少帅沈琼瞄准亚运冠军

      8月7日晚的天津大剧院流光溢彩,2017~2018赛季中国排球超级联赛颁奖典礼在此举行,女排联赛的最大赢家当属本次颁奖典礼的东道主——天津女排,男排联赛的最大赢家则属于第14次捧起联赛冠军奖杯的上海男排,其中,上海男排主教练沈琼连续第四年荣膺联赛最佳教练。

  • 是毒瘤 还是良药——安东尼加盟火箭引争论

      当年,卡梅隆·安东尼被掘金队选中时,外界最喜欢谈论的就是他的满脸笑容,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仅凭这一点,安东尼的商业价值就会远超勒布朗·詹姆斯。15年过后,安东尼即将迎来职业生涯第4支效力的球队,但火箭队的这笔引援,却被ESPN评为这个夏天最差引援,当然,最佳案例是成功招募詹姆斯的洛杉矶湖人,但也有美国媒体,认为安东尼会让火箭队距离冠军更近。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苗族青年潘朝君:带着黔东南的蓝莓走出大山

      最近,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有一个水果店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水果店卖的是蓝莓,蓝莓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这家店的创始人是该校网络技术专业大二学生潘朝君。

  • 吉利安·坦斯:爱旅游,爱冒险

      第一次见到吉利安·坦斯(Gillian Tans)的人,很容易误以为她是个要去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的背包客——裤装、运动鞋,只带一个印着“缤客”标记的帆布背包。实际上,她是全球最大在线旅游服务商“缤客”(Booking.com)的首席执行官,也是这一行业年薪最高的高管之一,2016年她年收入高达1710万美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