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民族爱国思想支配着我的学术研究”
//www.workercn.cn2017-03-27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姜亮夫(左)与饶宗颐在家中交谈。

  【大家】

  引言:“最后最高要求”

  1992年5月,正是江南草长的季节。一位几乎与20世纪相始终的老人,在过完他91岁生日之后,深感体弱多病,来日无多,遂在记事本上为学生写下这样的嘱托:

  要求每个毕业生能普照整个专业与中国全部文化史——至少是学术史——的能力,及各个方面(指学术分类)的独立研究古籍的能力。而且有:永久坚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卓绝的气概!

  老人自题:最后最高要求。之后,他便住进医院,1995年12月4日,离开了他钟爱的学术事业,这段文字竟成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笔迹。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2002年,皇皇24卷的《姜亮夫全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精装出版。内容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楚辞学、敦煌学、历史学、地理学、古文献学等诸多方面。如此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一千二百多万字的篇幅,都是作者用毛笔、钢笔手写成的。姜先生前半生正值国难多事之秋,几乎一直处于逃难坎坷中,常常连油灯都用不上,许多书稿还毁于战乱。

  一、名师指导、艰苦奋斗的学术道路

  在李学勤先生看来,姜亮夫先生的学术业绩,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奋力前行的一个缩影。

  1.“列出一张《红楼梦》人物关系表来”

  1902年5月19日,姜亮夫先生生于云南昭通,名寅清,字亮夫。父辈四兄弟,一榜中了三个举人,老大与老四留学日本。姜先生的父亲为老三,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

  在《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先生回忆:“一部《论语》是父亲从头给我讲到底,印象很深。可以说,《论语》的思想影响了我一辈子。”

  中学阶段,姜先生喜欢诗词小说,有志做诗人,对《红楼梦》尤其“入魔”。父亲发现后,不但没有阻止,还因势利导,启发他把“书里的人物要仔细弄清楚,到底有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给我列出一张《红楼梦》人物关系表来”。

  循此题目,姜先生不仅把书中人物关系弄清楚了,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也有了全新认识。“这恐怕也是我走上研究中国文化的最原始的起因。”

  2.“读史先不读史评”

  1922年,姜先生以云南省官费生考取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他有幸遇到林山腴、龚向农、廖季平、吴玉章、李培甫、侯文龙等名师,为日后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忆成都高师》一文中,姜先生回忆,林山腴先生讲《史记》,常与《汉书》《国语》《左传》对读,辨析其中异同,体会作者用意。林先生还特别告诫说:“读史先不读史评,读诗先不读诗话,读词先不读词话。关键是先把原典读通。”

  龚向农先生讲《国学概论》与《经学史》,注重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譬如孔子和孟子,他们的学说多有变化,前后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经历不同造成的。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每段史实叙述之后,必有评论,“完全是为了当时的施政,是对当时的君王说的,等于是皇帝的教科书”。这又启示姜先生,著书不仅是个人的事,也要为社会现实服务。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