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男子一夜间从千万富翁变穷光蛋 流浪2年反思人生
//www.workercn.cn2016-04-22来源: 金黔在线
分享到:更多

  从千万富翁到一无所有

  彭野沉浮录

  彭野热爱音乐,年轻的时候就梦想着开一家全国最大的琴行,现在,他依旧没有放弃。

  在贵阳市上护国路,有一家并不起眼的琴行店。铺面不大,不到20个平米。

  4月19日上午10:20,琴行进来一对时髦男女青年。“老板,有吉他弦没?”男青年问。坐在收银台的中年男子回了一句:韩国的,40块。中年男子穿一件黑色皮夹克,扎一个小辫子。男青年看了下弦,摇了下头:贵了。

  “你觉得多少合适,你说了算。”男青年拿出35块钱,买走吉他弦。

  这名扎着小辫子,爱穿黑色夹克的中年男子,叫彭野。来店面的人,多知道他是这个琴行店的老板,但鲜有人知,20多年前他是富甲一方的千万富翁,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人想到,一夜之间,他成了一个穷光蛋,最穷时沦落到连5毛钱的公交车都坐不起。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下海【丢掉“铁饭碗”,开文化用品店捞到第一桶金。】

  彭野是一个艺校生,学的是绘画专业,父亲是川音美术高才生。年幼时,彭野跟随父母来到贵阳。

  父亲在贵阳一家公司做会计,收入并不多。1977年,19岁的彭野从贵阳市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贵阳市文化用品公司上班。

  在当时,很多人做梦都想到国企上班,但彭野并不喜欢这份工作,骨子里的他更喜欢绘画和音乐,尤其对萨克斯情有独钟。尽管不喜欢这份职业,但迫于生活,他还是勉强坚持上班。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来到80年代。

  彼时,正流行下海经商,大批公务员纷纷辞掉工作经商和创业。年轻气盛的彭野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家人百般阻挠下,辞去别人无比羡慕的工作,加入到创业大军。1987年,他开了一家文化用品公司。

  彭野的第一桶金,始于这家文化公司。彼时,贵阳的文化用品店并不多,老实巴交的他基本没动什么脑筋,文化用品公司一开业,生意就相当火爆。3年时间,就赚了30万。

  当时,万元户很稀罕。30万,对一般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有了钱,彭野就开始满世界跑,期间结识了不少朋友,也长了不少见识,对音乐的渴望就更加强烈,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拿出萨克斯吹奏上几曲。

  在彭野的人生迈入三十而立之际,他到香港出差,发现英国人在香港开了一家叫通利的琴行店,生意好得不得了。彭野从中看到了商机,回贵阳后,在中山西路23号,开起一家琴行,取名汇丰琴行。时间是1989年,这是贵阳市第一家琴行。

  彼时,西南三省开的琴行只有两三家,玩音乐的人极少,对乐器的了解就更少,见得最多的也就是吉他。

  彭野记得,开业当天,他在店里摆了四五个萨克斯,来店里的人都觉得好奇,但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因此,琴行刚开始时生意并不好。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