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欧洲住院教育让患儿有所学

俞可 潘雨晴
2020-03-27 14:29: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开设“病房学校”,把课堂搬到患病儿童的病床边,是欧洲在经历黑死病等灾难后,为保障患儿有所学而作出的创新。

  由人类浩劫而关注公民权利

  全球抗疫史,最刻骨铭心的案例要数14世纪中叶让整个欧洲大陆1/3人口(约2500万)丧命的黑死病。薄伽丘的《十日谈》被誉为堪与但丁的《神曲》互为辉映的“人曲”,开篇写道:“美丽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怖的瘟疫。”薄伽丘目睹“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尸体运到全市的教堂去”。《十日谈》即以中世纪欧洲那场浩劫为背景。大瘟疫席卷之下,全欧30所大学中至少5所销声匿迹,原本就效力于权贵阶层的整个学校体系惨遭灭顶之灾。患者被强制安置在远离人迹的瘟疫屋,任其自生自灭。

  黑死病期间学校体系受损影响学生接受教育这一经历,催人深思教育的连续性,并进而思考患病学生的受教育问题。在病有所医的同时学有所教,成为欧洲很多国家努力解决的社会问题。诞生于1924年的全球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亦称《日内瓦宣言》;《反对教育歧视公约》于196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出台;全纳教育思想出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在西班牙城市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旨在保障欧盟公民权利的《欧盟基本权利宪章》于2007年确立。欧洲的种种首创让所有患病儿童皆可享受平等而充分的受教育权。病房学校及住院教育遂应运而生。

  由欧洲标准而成为全球参考

  病房学校的诞生,推波助澜的是英国卫生部1959年发表的报告《住院儿童的福利》所获“住院儿童状况亟待改善”的结论,以及詹姆斯·罗伯逊的标志性影片《两岁娃上医院》和《妈妈陪我上医院》。自1961年起,欧洲各国家长纷纷组建儿童福利志愿者协会,与医护人员合作,为住院儿童的父母提供建议和支持。1988年,全欧12个协会聚集于荷兰城市莱顿,呼吁保障患病儿童及其家属在住院前、住院期间和住院后以及在其他保健服务中享有的权利。基于“莱顿精神”,欧洲住院儿童协会破土而出,1993年以来定期举行会议,对标宪章,反思与前瞻。“莱顿精神”虽尚未为全球提供欧洲标准,却注入欧洲理事会2011年确立的《儿童友好卫生保健指南》,并催生欧洲驻院教师协会的诞生。

  根据《欧洲住院儿童协会宪章》,患病与康复儿童享有两项基本权利:健康权与受教育权。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跟作为第三方的公共或私立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确保暂时因健康状况而无法上学的儿童不必中断学校教育。宪章第7条明确规定,患病与康复儿童应享有充分的玩耍、娱乐和教育机会,与各自年龄和禀赋相适应,并应生活在为满足其特殊需要而设计与配置的环境以及配备与赋能的人员之中。这项福利主要针对30天以上不能上学的患病与康复儿童。鉴于病情各异,须尊重因病制宜与因病施教之原则,这项福利的受益面兼顾住院与门诊的患病和康复儿童。

   由补偿教育而扩及全面教育

  病房学校,就是在病床边对患病与康复儿童实施基于常规课程的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从而为患病与康复儿童提供教育,如爱尔兰圣母病房学校的主旨,是以儿童为中心、以研究为导向、以学习为基础的医疗保健。住院教育须通过专业认证并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属于特殊教育的一个另类,强调受教育的连续性,目的在于使患病与康复儿童在短暂中断常规教育之后重返常态。来自常规学校体系并接受特别培训的驻院教师实施多学科关怀,作为住院儿童与家庭、学校之间的纽带。因疾病和住院而产生的特殊需要,病房学校汲取的课程资源更广泛,涵盖的课程内容更丰富,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多元,制定的教学计划也就更个性化。

  秉持“共赢”的校训,具有近250年历史的英国莱斯特皇家医院开办的住院儿童学校把心灵、道德、社会、文化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该校的雏形可追溯到1911年开设的儿科,学校现设立四个部门:为长期因患病与康复而无法上学的宅居儿童提供常规教育的威洛·班克走读学校,可颁授文凭或各级证书;为短期住院儿童提供补习教育的莱斯特皇家医院,助其完成因患病与康复而耽搁的课程及其作业与考试;为无法上学的住院儿童提供精神健康教育的三号病房,助其在心理上重拾继续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为长期因患病与康复而无法上学的宅居儿童提供家庭补习教育的外展小组。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对此赞誉有加。

  由住院教育而延至常规生活

  患病儿童遭遇的最大困境就是与常规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隔离。医学术语“隔离”源自意大利语“quaranta”,意为40天。在中世纪黑死病重灾区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1374年下令,所有靠岸船只及其船员连同货物在岸边水面上滞留40天。早在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便涌现出病房学校。1986年12月2日,意大利国会批准医院内设学校。1998年第353号法令规定:医院内设学校即承认儿童受教育权,以便尽早制止因病辍学。如今,意大利的病房学校重在驻院教师专业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可助力驻院教师。

  在欧盟“伊拉斯谟+”计划框架内,在家或住院教育项目脱颖而出,由设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基金会运行,旨在以信息化支持、改进和创新住院教育,进而反哺于常规教育。该项目提供工具包、资源库和案例集。意大利热那亚的加斯利尼儿童医院采用教育机器人,在意大利国家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院团队的支持下,为住院儿童开设机器人课程。而设在原生课堂的机器人“Anybot”,可由因病缺席的住院儿童操作,实时连线课堂,与任课教师及同班同学展开互动。住院教育,既可弥合医院与学校之间患病儿童认知发展鸿沟,亦可担当患病儿童心理抚慰利器。目的无他,唯有重返健康、重返校园、重返生活。患病儿童既皆有所医,亦皆有所学,这份欧洲经验可资各国分享,助推各方齐心协力,使患儿有所医有所学。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劳动教育?如何扎实开展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做出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准确理解、贯彻这一意见,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大要点。

  • 居家办公薪酬怎么算需要依法说话

    在这场疫情前,劳资双方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 以积极人力资源管理引导员工复工复岗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复工复产,企业面临着招工、稳岗、订单、原材料供给、资金保障、产业链衔接等一系列工作。员工在疫情期间受到的情绪累积、生活压力以及交通受阻等问题均会给复工复岗带来影响。

  • 【专家访谈】疫情下,集体协商应增强灵活性注重实效性

    集体协商是企业与职工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疫情下,应加强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注重解决劳动者的实际问题,在操作上更加灵活,对程序可以尽量化繁为简。同时,做好未建会企业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行业集体协商覆盖新业态劳动者。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