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打造互嵌式社区 优化城市基层治理

杨柳
2019-11-19 13:47:34  来源:解放日报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统计显示,在居民人口中,华人占74.3%,马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0%。如此复杂的族群是如何通过社区整合向社会整合方向迈进,从而实现均衡发展的呢?

  一个重要的做法是打造互嵌式社区。新加坡对公民实施“居者有其屋”的政府公寓计划,85%以上的居民住在政府建的组屋里。通过一个个互嵌式社区的再造,将传统的地域性社区上升为一个具有心理归属感和文化认同的新型社区。

  为此,互嵌式社区的空间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组屋的底楼通常“留空不住人”。这一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让不同族群的人在这里聊天、喝茶、运动和休息,大的还可以举办婚礼、葬礼。

  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注重依托于社会组织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相关社会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政府主导和管理的,如人民协会;另一类是民间自发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新加坡的人民协会旗下,包括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协调1800个基层组织;在社区层面,又包括居民委员会(公屋)或邻里委员会(私宅)、民众联络所及其管委会,以及社会紧急与应变委员会、民防委员会、种族委员会和各类慈善团体,等等。

  比较有特色的是民众联络所。这是政府联系民众的中介,主要工作是给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把居民带有共性的心愿向上反映。同时,政府也通过民众联络所将政府政策向居民传达与解释。当然,民众联络所的运营眼下也受到一些挑战,主要是白领阶层不能被很好地组织在传统的社区组织中。

  此外,新加坡政府层级较少、管理的链条很短,故行政系统可以快速下沉到社区层面。这也是它的一个独特优势。

  上海不像新加坡那样存在迥异的文化和宗教差异,但在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上具有共通性。新加坡的一些独到经验可以提供启发和借鉴。

  例如,政府与居民之间要有顺畅的沟通平台。新加坡在政府和基层社区的对接环节上非常有效率。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是否可以尝试通过区政府工作人员、区级人大代表与居民建立起交流互动的机制化平台?

  又如,培养优秀的基层社区治理者。新加坡在1964年就成立了国家社区领袖学院,目的是培养基层优秀民意代表,学习组织社区活动、家际探访,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社区倡导能力,等等。上海是不是可以考虑借鉴这一经验,启动培养和选拔优秀基层治理工作者这项工作?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国企工会深化改革应处理好四方面关系

    工会要坚持增“三性”去“四化”的改革要求。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改革的重要决策,要求工会坚持“三性”,破除“四化”,回归工会工作本位,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 人工智能发展下劳动者知识技能重塑的建议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模型建立的机器模仿人的思维、感知、认知和行动的表达系统,具有在广泛应用环境范围内实现特定目标任务的能力。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 新时代劳动竞赛的新模式与趋势探析

    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百年历程跌宕起伏,但未来光明无限,因为它是职工渴望的展示舞台,是企业期待的有利抓手,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新时代应积极探索并创新竞赛的机制、载体、方式、平台等,降低竞赛门槛,扩展竞赛领域,提高参与量和覆盖面,把最广大职工群众吸引到竞赛活动中来,实现“广泛开展”;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重点,设定目标、突出主题、丰富内涵、力求实效,实现“深入开展”;创新完善竞赛的组织领导、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激励等机制,实现“持久开展”。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工会组织党的政治建设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的优良传统,是工会工作的准则和具体要求,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保证。工会组织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会工作各方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