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大学文化:找准支点 源源发力
蒋洪新
//www.workercn.cn2016-10-17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大学教育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以文化育人。面对世界范围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国内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呈现的新变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准支点,培育崇德向善、务实有效、知行合一、有序和谐的大学文化,不断夯实大学师生共同价值追求、行为准则、行为方式和精神家园,切实增强大学文化的软实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强大动力。

  培育崇德向善的精神文化,增强大学文化的引领力。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引领着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是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引导师生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努力提升思想和道德境界,凝聚起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要坚持分类指导,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管理干部作风建设、教师师德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管理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立身之本,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新形象;引导大学教师坚定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引导大学生增强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育务实有效的制度文化,增强大学文化的约束力。大学内部管理制度是大学内部治理的“规矩”,是办学治校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理念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是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弘扬的价值理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遵循,加快建立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形成领导示范、民主参与、制度约束、依法治理的办学治校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释放师生参与大学建设的内生动力,汇聚起推动大学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确保决策和执行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高效率。

  培育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增强大学文化的辐射力。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日常行为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大学师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风格。古今中外的办学者特别重视言传身教,“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社会对大学师生的评价标准和心理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他们“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理想的大学应该是老师通过自己的传道授业、以身作则给学生示范,学生继承发扬老师的优良品德,继而影响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的行为标杆。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学师生而言,更应引领社会风尚,树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和努力践行,既要“内化于心”成为自觉追求,又要“外化于行”成为自觉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要建好用好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文艺表演、微视频等显性与隐性的载体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师生自觉规范网上网下行为。要大力培养选树师生身边暖人心、动人心、立得住、传得开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见贤思齐”的校园氛围。要常态化开展道德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学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培育有序和谐的环境文化,增强大学文化的塑造力。环境文化是人与自然有序发展、和谐共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里,道路、建筑、雕塑、花圃、树木无不折射着大学的精神和品位,令人驻足流连,深深地印记在脑海里。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的价值导向,更是美丽大学的直观表现。井然有序、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环境文化建设规划之中,净化校园环境,美化师生心灵,提升办学品位,努力创建美丽校园。要针对大学的特点科学规划承载校名、校训的标志性建筑物,充分发挥校名、校训激励师生立德、立功、立言的作用。要及时修订校史,科学设计校歌、校徽、校旗,广泛开展读校史、唱校歌、戴校徽、升校旗活动,引导师生知校爱校兴校荣校。总之,要重视校园环境对行为举止和品格的塑造作用,并将之体现为行动自觉。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