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德里达:能用“古典”方法来研究的“古典”哲学家
//www.workercn.cn2016-01-08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2001年9月14日,雅克·德里达应邀到文汇报社作客,照片摄于上海人民广场。

 

  哲学上的“解构”并不是漠视世界,或埋头于无意义的文字游戏之中。事实其实是相反的。解构使我们对世界上许多我们过去忽略的,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物重新产生了兴趣(比如,食品问题,每周工作时长问题)。

  

  2015年10月,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夏尔·拉蒙(Charles Ramond)应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黄蓓副教授之邀,在复旦大学研究生FIST项目框架内,为复旦学生讲授了关于德里达与吉拉尔两位法国当代思想家的导读课程。

  拉蒙教授在巴黎高师求学时期为德里达的学生,受到德里达的言传身教。这篇德里达思想导读是他专为中国学生准备的讲稿。

  拉蒙教授与勒内·吉拉尔生前亦颇有交往。2005年吉拉尔进入法兰西学院时他曾受邀参加仪式。2015年11月4日,吉拉尔在美国去世。哀悼之余,拉蒙教授以其复旦授课内容,作为对这位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的怀念。

  “德里达思想导读”与“吉拉尔思想导读”在复旦课堂上由黄蓓副教授承担现场口译。此处的两篇书面译文分别由参加拉蒙教授课程的马洁宁与王睿琦完成,由黄蓓校对定稿。

  德里达哲学介绍的主要问题

  要概括或介绍一种哲学,无论从实际操作上来说,还是从允许与否的角度,都是十分困难的。个中原因多种多样:难度,各方面的流失(风格、节奏、画面、比较等等);哲学超越理念性或理性的游戏,达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范畴:我们会想到哲学的各种文学形式:戏剧(柏拉图)、诗歌(巴门尼德、卢克莱修、拉封丹、雨果、阿尔弗雷·德·维尼、尼采)、自传(蒙田、卢梭、克尔凯郭尔)、书信(斯宾诺莎、笛卡尔、康德)、片段(帕斯卡尔、尼采、维特根斯坦)等等。

  但是,德里达哲学的难点又具有其个人特色,因为他恰恰刻意塑造了一种无法概括、难以捉摸,更无从掌控的哲学。因此,“概括德里达”这种表述未免有些矛盾。这也是他受到诸多误解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宣称他所从事的并非哲学研究,有些人则认为他的研究其实是介于哲学与文学之间(甚至是与玩笑之间)。这种情况通常会引发两种态度:一种是近乎偶像崇拜式的仰慕;另一种则是粗暴的抵触(他在法国一直当不成“大学教授”)。但是这两种态度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德里达的哲学与对哲学“正常”的理性理解是不兼容的。

  我在这里所要做的,也就是我多年以来所做的事,那就是按照德里达本人的意愿(他时常提及),把他看作一个能用哲学史上的“古典”方法来进行研究的“古典”哲学家,与此同时,我在某些方面也会谨慎处理。

  正如我已经提到的,德里达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实际上无法“概括”的哲学。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德里达哲学的实质就是对“控制”、“掌控”这一行为的批判,而这正是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维持的行为模式。德里达的整套哲学思想其实是一种证明“理念(concept)”远远无法将一切尽收“掌握(saisir)”的尝试(尽管concept这个词的拉丁语形式conceptus,concipere是从capio一词转化而来,而后者在法语中所对应的是prendre,在德语中则是Begriff,begreifen;即“抓住”——译注):哲学,理性,这两个词看起来显然是由“掌控”或“掌握”来定义,即普遍“臣服于理性”。因此,哲学本身在某些状况中,或在某些条件下无法自圆其说,而在德里达眼中,这些特殊条件的总和成就了“书写”之名。

  德里达为哲学带来的他的特有的贡献在于:他展示了从古到今,整个哲学体系的建构是“反书写”的,并且“理念”与“书写”之间的对立几乎是传统哲学家遇到的所有困难的源头:从柏拉图到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以及奥斯丁,当中还包括卢梭、康德或黑格尔等不胜枚举。德里达的所有理念性创造,“原书写(archi-écriture)”、“解构(déconstruction)”和 “延异(différance)”等主要内容都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得来,或者换句话说,这些都不过是同样一种思想的不同表达形式。下面,我将尽可能清晰地对此一一解读。

1 2 3 4 5 6 共6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